上一篇文,有讀者朋友給我留言,讓我寫寫剪秋。
因為之前看《甄嬛傳》的時候,對剪秋這個人物沒有做深挖,所以,總覺得她是一個形象扁平化的人物,似乎沒什麼好寫的。
而這次,經過大家的提醒,我又去將本劇中有關剪秋的劇情重刷了一遍,果然有了新的發現:原來,看似忠心的剪秋,根本看不上皇后!
01
《甄嬛傳》第12集:
皇上帶后妃們到圓明園避暑。
四阿哥找到了皇后所在地,把剪秋叫住,說要給皇后和皇上請安。
剪秋雖然拒絕了四阿哥,但是,整個過程中,態度還是很溫和的。
返回到皇后身邊之后,剪秋看到她在給皇上剝蓮子,好心勸慰道:「娘娘,這蓮子難剝,仔細手疼。」
說著,她伸過手去要幫忙。
這時,皇后有一個很明顯地擋住剪秋的動作,并說:「本宮知道,皇上喜歡吃蓮子,就自己剝一些,等一下,好燉了百合蓮子湯給皇上喝。」
剪秋隨口夸:「娘娘對皇上的真心,真是千金難求。」
話雖然這麼說,但剪秋還是沒有聽從皇后「想要自己剝蓮子給皇上」的想法,順手拿過另一只蓮蓬,和皇后一起剝起來。

這個動作說明,在剪秋看來:不就是一些蓮子嗎?誰剝還不是一樣?
皇后的做法顯然是一種自我感動。
那皇后為什麼會沉迷于自我感動呢?
當皇后自怨自艾「真心又如何?還不是沒有子嗣?」
剪秋順勢提到了四阿哥,并強調:「奴婢是覺得,娘娘若覺得膝下寂寞,四阿哥也是一個人選。」
一句「膝下寂寞」不僅是說皇后沒有子嗣的事實,而且也表達出剪秋對于皇后的看法:
皇上不常來,皇后又沒有孩子,整天被寂寞感包圍,只能用「剝蓮子」這樣的自我感動在漫長無聊的日子里尋找一些色彩和滋味兒。
另一方面,剪秋作為一個奴婢,對生母同樣是奴婢的四阿哥是有同情的。
她對皇后說:「四阿哥生母早亡,他孤苦無依,也怪可憐的。」
但這些說法,統統遭到了皇后的拒絕,其根源還是在于:四阿哥生母出生微賤,是皇上討厭的人。
從這場戲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后的內心極其擰巴。
她既想要通過「剝蓮子」感動皇上,又覺得剝多少蓮子也不如有個孩子。
而當現成的孩子找上門來的時候,她又挑三揀四。
剪秋看出了皇后的擰巴,但皇后就算再擰巴也是她的主子,所以,只能愣了一下,又無奈地笑來緩解尷尬。
02
《甄嬛傳》第14集:
溫宜周歲宴結束之后,皇后提到大阿哥弘暉,說弘暉若還在,一定比三阿哥長得高,比三阿哥聰明。
還譏諷道:「三阿哥根本就不如弘暉!」
皇后這話,太難接了。
她的種種表現都在說明,多麼想要一個孩子!
但是,大阿哥再好也已經去世了,上次剪秋提四阿哥,被拒絕了,三阿哥又被嫌棄不聰明,那皇后怎麼解決「膝下寂寞」這個問題呢?

剪秋無奈,說了句:「娘娘正當盛時,肯定還能再添一位阿哥!」
這話就很敷衍了。
皇后當時已經四十多歲,即便在現代社會也是妥妥的大齡產婦,更何況在普通人十七八歲就生兒育女的封建社會呢?
所以,皇后聽完也不禁苦笑出來,覺得這個想法不可實現。
接下來,皇后問了剪秋一個「送命題」:「你是和本宮一起過來的人,皇上對本宮,比之昔年對姐姐,如何?」
剪秋還算聰明,沒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其實在純元皇后進府前,皇上對娘娘您也是極好的!」
這句話似乎戳到了皇后的痛處,她就「嫡出」、「庶出」的問題,說了一大堆,從眼中含淚,說到嚎啕大哭。
整個過程中,剪秋的表情都較為麻木,既沒陪著皇后一起流淚,在皇后說:「本宮的頭好痛」的時候,也沒幫皇后按摩頭部,只是輕聲喚了兩聲「娘娘」。
為什麼剪秋此處不能共情皇后,不陪著她一起流淚?
因為在大阿哥死后的若干年中,皇后緬懷大阿哥、抱怨自己是庶出的場景,一定上演過很多很多次。
而大阿哥不能復生,皇后是庶出的事實也不能改變。
剪秋從最初積極為皇后想辦法,到後來,終于發現:無論做什麼都改變不了皇后的「閉環思維」。
所以,她只能一邊傾聽,一邊敷衍著皇后。
03
《甄嬛傳》第38集:
頌芝上位。
剪秋給皇后梳頭的時候提到,「娘娘,皇上今兒一早就封了華妃身邊的一個宮女為答應。」
皇后:「宮女晉封也要從官女子開始,怎麼沒聽皇上說什麼時候臨幸的?」
皇后這句話里提出皇上此舉兩個不合理之處:
一、頌芝即便被寵幸,也應該像余氏一樣,從官女子做起,而不是一下子就當上了答應。
二、皇上不管寵幸誰,都應該告知皇后一句。
皇后的想法也是剪秋的想法,她附和道:「奴婢覺得,這根本不合規矩。」
沒想到,皇后卻說:「規矩也是皇上定的規矩,宮里也許久沒有新寵了,要封就封吧!」

剪秋聽了之后,給皇后梳頭的手不由重了一些,疼得皇后大聲斥責:「哎呀,你怎麼梳的?梳好一點!」
此處,剪秋為什麼會揪疼皇后的頭髮?
有讀者問過我:是不是剪秋也想象頌芝一樣承寵?
個人認為,不太可能。
頌芝是華妃的陪嫁丫鬟,華妃當時不過二十余歲,頌芝年齡不會比華妃大,正值年輕貌美的年齡,被皇上看上封答應,在情理之中。
而剪秋呢?
她即便不是皇后的家生奴才,而是從在王府開始伺候宜修的,宜修大婚時大概十七八歲,剪秋最小也要十四五歲,也就是說:剪秋頂多比皇后小四五歲。
而現在,皇后年過四十,剪秋也是35+的年紀了。
皇上怎麼會寵幸一個年近四十的婢女呢?
因此,剪秋的不滿,并不是因為皇后不舉薦她承寵,而是因為,她覺得宜修這個皇后當得真是窩囊!
而宜修自己也不爭氣,妥妥「戀愛腦」,被華妃欺負到頭頂上了,不但不還手,還維護皇上,說「規矩也是皇上定的。」

04
皇后這個人,疑心很重。
她不僅禍害眉莊、甄嬛、華妃等人,連自己團隊的齊妃、祺貴人、安陵容,也一樣算計。
剪秋,是皇后為數不多給以信任的人。
她見證了皇后一路走來的不容易,也知道皇后做了很多「壞事」。
正因為如此,當朧月說「皇額娘推了熹娘娘」,連皇上都對皇后推甄嬛深信不疑。
但只要皇后說她沒有,剪秋就相信她是冤枉的。
當皇后因此被禁足景仁宮,剪秋無疑很氣憤。
尤其是三阿哥被革了黃帶子,趕去做八爺的兒子之后,皇后被刺激得如同瘋婦。
一會說皇上素來狠心,一會又說沒了三阿哥,還有四阿哥,六阿哥,只要甄嬛死了,她還是唯一的太后。
這里,也有讀者朋友曾經問過:
皇后這樣說,是不是暗示剪秋去殺了甄嬛?
個人覺得,可能性也很小。
第一、皇后說完這句話之后,剪秋轉身出來,就問江福海要毒藥:「我要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
這證明,早在皇后說「甄嬛死」之前,剪秋就有了投毒之心。
第二、皇后恨毒了甄嬛,但也不會糊涂到派剪秋去實名殺人。

剪秋是皇后貼身侍女,剪秋動手等于皇后動手。
皇后到底顧念著皇上,就算要殺甄嬛,可以從長計議,何必這樣自掘墳墓呢?
而剪秋的做法就更耐人尋味了。
她要投毒的對象與皇后期許的有本質區別。
皇后被刺激到瘋癲的時候,說的只是「甄嬛死」,剪秋卻想連六阿哥一并殺了!
這就證明:她并非一個沒有自主意識的奴才。
三阿哥廢了,六阿哥若死了,皇上就會傳位給四阿哥。
——剪秋終究還是希望親娘也是奴婢的四阿哥繼承大統!
另外,剪秋在去投毒之前曾對江福海說過兩句話。
「我跟著娘娘這麼多年,都沒見過她受過這樣的屈辱。」
「主子受辱就是奴才無能。」

剪秋的這兩句話中包含著她投毒的真正動機。
她自然也知道,這件事一旦做了,不僅自己會死,皇后也會被牽連,搞不好還會丟了后位。
但是,她寧愿將皇后放置于巨大的危險中賭一把,也不想讓她再繼續守著一個空殼的「后位」憋憋屈屈地活下去。
因為,皇后的屈辱,也是剪秋自己的屈辱。
剪秋為了證明她并非無能,就必須手刃甄嬛和六阿哥,就算死了,也賺一個「忠仆」的名聲!
這樣看來,剪秋投毒根本不是為了皇后好,而是為了出心中一股惡氣!
或者說,為了「自我實現」——實現做一個優秀奴婢的人生目標!
從剝蓮子到雨夜提起弘暉,再到頌芝承寵,剪秋對皇后雖然表面順從,內里卻有些許看不上。
她看不上皇后的戀愛腦和自怨自艾,看不上皇后憋憋屈屈過日子。
這些「看不上」、「看不懂」積累在心里太多,時間太久,終究釀出了「投毒」大禍,讓皇后墜入了更深的深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