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臨終前留下兩個遺旨,一個是不準女人干擾國政,另一個是不準太監干政,她如此的做法,實際上也是為了防止清朝出現明末一樣的場景,在明朝,有太多有名的太監,他們干的事,禍國殃民,譬如王振,使得明朝與瓦剌土木堡一戰,失去所有精銳,以至于差點亡國,比如魏忠賢,那個九千九百歲,他的瞎胡亂搞,也差點讓明朝提前倒閉。

一提到太監,在我們的腦子里似乎沒有一個好的形象,有人說,當太監的,少了那麼一個東西,因而心里就會被普通人更加的敏感,也會更加的扭曲,但凡他們一掌權,那必定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當然了這是普遍的太監都會做的,但是在我們國家歷史上,也有那麼一個意外,在唐朝末年,就有一位叫做張居翰的太監,他念圣旨時故意念錯字,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這種仁義,當真是罕見。

張居翰曾侍奉唐僖宗,唐昭宗兩任皇帝,因而深受信任,唐朝滅亡后,天下大亂,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后唐太祖李克用在與后梁一戰中,張居翰立下大功,因而受到李克用的信任,李克用死后,繼任的李存勖對張居翰的能力很是認可,每逢自己出征,他總是要留張居翰撫綏士卒,一切都井然有序,建立后唐以后,張居翰被其余的宦官奪了勢力,他也有自知之明,非常低調,因而并沒有惹事上身。

不久,后唐派兵攻打前蜀,蜀主王衍經受不住,很快投降,當時后唐皇帝李存勖派人將王衍押送到洛陽,就在來時的路上,突然李嗣源反叛,一時間,朝廷大臣人心惶惶,有人建議將王衍殺掉,唯恐他與李嗣源合作,李存勖心里也有此感覺,因而便下令,」王衍一行,并宜殺戮「
張居翰成為傳信的太監,他認為,既然王衍一行已經投降,又何必多造殺戮呢?并且自古以來兵書就云」殺降不詳「張居翰無法改變圣旨,那他只好做自己能做的,因而在念圣旨時,張居翰故意念錯一字,將王衍一行改為了王衍一家,就此,王衍身邊的奴仆,前蜀官員等數千人的性命得以挽救,張居翰如此的做法,將其稱為太監中的奇葩,最仁義的太監,那也是名副其實。

李存勖被殺后,李嗣源入宮當了皇帝,張居翰請求回歸故里,李嗣源同意,作為一個亂世中的太監,張居翰最終得以善終,這或許也是我們常說的」好人有好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