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來源/古風文史作者/古風文史陜西,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重要發源地。在陜西的土地上,有許多石雕作品,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也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其中,有一座石雕群,尤其引人注目,那就是位于興平市的西漢名將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
這些石雕,不僅是藝術的杰作,也是歷史的見證,它們講述了一個關于霍去病的故事,一個關于冠軍侯的故事,一個關于赤子之心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我們的教科書可以刪減,但我們的民族情感不能忘卻的。
那麼,這個故事是怎樣的呢?為什麼這些石雕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霍去病的赤子之心呢?
霍去病,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他出生于公元前140年,是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他的姑姑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皇后,他的異母弟霍光是西漢權臣。
霍去病從小就善于騎射,深受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侍中,后又擔任剽姚校尉,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他以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斬殺匈奴相國、當戶等高級官員,俘虜單于的叔父羅姑比,被封為冠軍侯,食邑一千六百戶。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指揮兩次河西之戰,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總計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萬人,沉重地打擊了匈奴右部。
漢武帝分徙匈奴降眾于邊塞之外,因其故俗置五屬國,又在其故地先后設立河西四郡,由此溝通了自內地與西域的直接交往,對西漢和匈奴勢力的消長發生顯著的影響。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七千六百戶。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與衛青率軍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戰中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七萬余人,追擊匈奴軍直至狼居胥山與姑衍山,分祭天地,臨翰海而還。此戰使「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5。戰后加拜大司馬驃騎將軍,與衛青同掌軍政。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僅二十四歲。
武帝賜謚號「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連山的形狀為其修筑墳墓 。
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回、大穿插、殲滅戰,為漢武帝時期的軍事擴張做出重大貢獻。
他前后六次出擊匈奴,與衛青等人合作,解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為漢朝的疆域拓展和西域開發奠定了基礎。他的軍事思想和戰術,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騎兵將領」 。
霍去病墓,位于陜西省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墓為山形,俗稱「石嶺子」。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長101.5米,南寬56.70米,北寬58.40米,高18.38米,占地面積5841.33平方公尺。墓頂平坦,四周有石欄,欄上有石獅、石虎、石馬等雕刻。
墓前有一條寬約20米,長約100米的石路,兩旁有石魚、石伏虎、石臥牛、石野豬等十二對石雕,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石路的盡頭,有一座高約5米的石坊,上刻「冠軍侯霍公去病墓」七個大字,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陜西巡撫畢沅所立。
石坊的后面,有一通高約3米的石碑,上書「漢驃騎將軍大司馬冠軍侯霍公去病墓」,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陜西巡撫畢沅所書。石碑的后面,有一座高約2米的石台,上有一尊高約1.5米的霍去病石像,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陜西巡撫畢沅所立。
石像的后面,有一座高約1.5米的石牌坊,上刻「漢景桓侯霍公去病墓」,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陜西巡撫畢沅所書。石牌坊的后面,就是霍去病的墓穴入口,現已被封閉,不對外開放。
霍去病墓的形制與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它是仿造祁連山的形狀而建造的,是中國古代墓葬建筑中少見的山形墓,體現了霍去病對祁連山的情感和對河西之戰的紀念。
它是用石頭建造的,沒有使用任何金屬或陶瓷等貴重材料,體現了霍去病的樸素和節儉,也體現了西漢時期的石雕藝術的發達和繁榮。
它是用自然景觀和動物形象裝飾的,沒有使用任何封建禮制或神話傳說等象征意義,體現了霍去病的自然和真實,也體現了西漢時期的石雕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它是用軍事功績和民族情感表達的,沒有使用任何個人形象或文字記載等自我宣揚,體現了霍去病的謙遜和奉獻,也體現了西漢時期的石雕藝術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情感。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是西漢時期的石雕藝術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珍品。這些石雕,有的是霍去病生前的戰馬,有的是他所征服的匈奴的牲畜,有的是他所獵取的野獸,有的是他所祭祀的神獸,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幅霍去病的生平畫卷,展示了他的軍事功績和民族情懷。
這些石雕,有的是實物大小,有的是縮小比例,有的是單體,有的是成組,有的是靜止,有的是運動,有的是平面,它們共同體現了西漢石雕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展示了西漢石雕藝術的高超技巧和獨特風格。
這些石雕,有的是生動逼真,有的是夸張變形,表達了西漢石雕藝術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情感,展示了西漢石雕藝術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色。
霍去病,雖然出身低微,但卻有著高尚的品德和赤子之心。他忠于國家,勇于擔當,不畏艱險,不懼犧牲,為漢朝的興盛和民族的團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敬重長輩,關愛部下,不慕富貴,不貪功利,為漢朝的文明和民族的和諧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霍去病的墓葬,雖然規模宏大,但卻沒有使用任何金屬或陶瓷等貴重材料,而是全部用石頭建造,顯示了他的樸素和節儉。
霍去病的墓葬,雖然形制獨特,但卻沒有使用任何封建禮制或神話傳說等象征意義,而是全部用自然景觀和動物形象裝飾,顯示了他的自然和真實。
霍去病的墓葬,雖然藝術精湛,但卻沒有使用任何個人形象或文字記載等自我宣揚,而是全部用軍事功績和民族情感表達,顯示了他的謙遜和奉獻。
霍去病的赤子之心,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他的藝術之魂。他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教科書可以刪減,但我們的民族情感不能忘卻的。
霍去病墓,是中國古代墓葬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珍貴遺產。
它不僅是一座墓葬,也是一座藝術品,更是一座歷史和文化的載體。它有著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值得我們珍視和保護。
最后,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