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甄嬛順利產下龍鳳胎,皇上大喜過望,對孩子愛不釋手,不但當場晉升了甄嬛的位份,永壽宮上下更是獎勵半年的俸祿,可算是合宮同慶了。

在甄嬛的提示下,皇上趁著興頭,也正式把槿汐賜給了蘇培盛為妻,算是全了兩人一番情誼。
正在眾人一片歡喜時,甄嬛咳嗽了兩聲,皇上立馬緊張地問可是凍著了?這時候皇上只是關心甄嬛。
槿汐立刻喊斐雯,說娘娘剛生產完,怎麼可以開窗?萬一凍著了,怎麼辦?快關上。
槿汐的話,其實也沒有責怪的意思,只是皇上既然提了,下面伺候的人,必須得拿個態度出來,才不顯得怠慢。斐雯完全可以吿個罪,順手把窗戶關上也就是了。
結果斐雯反而到御前辯駁:剛才接生嬤嬤說殿里血腥氣重,才叫把門開著的,所以奴婢沒關。

皇上想要的是不能讓甄嬛受凍的結果,并不關心原因,結果斐雯一解釋,皇上反而惱了,直接定了處罰:出去掌嘴二十。

聽到皇上的話,甄嬛有個明顯的起身動作,應該有求情的打算,可是只停滯了一瞬,便又躺了回去,沒有說話。
而門外,斐雯跪在地上,委屈不已。小允子說:皇上在里頭聽著呢,你自個兒掌嘴吧,我下手沒輕重的,小允子這話,其實也是有袒護之意。
斐雯卻不服,說允公公聽見的,這件事情真的不關奴婢的事,奴婢只是照吩咐做事。
皇上愛惜娘娘,一時拿你撒氣,別往心里去啊,小允子聽了,還安慰了這麼一句。
誰知斐雯還是不甘心:皇上愛惜娘娘,就要拿咱們做奴才的撒氣嗎?
見她越說越不是,小允子喝道:說話別失了分寸,讓皇上聽見可就不止掌嘴了。斐雯聞言,這才消停,自顧掌嘴。

后面心中不忿的斐雯,就被皇后利用背叛,才有了后面滴血驗親的戲碼。
斐雯的話,其實也沒毛病,
但是面對需要絕對服從的皇帝,斐雯卻妄想講理,在這封建后宮之中,講理是最不該奢望的。
可是甄嬛只需發言求個情,就可以免了她這頓責罰,大機率也不會出現后面的背叛,為什麼甄嬛這次猶豫了呢?
02
回顧甄嬛前期的后宮生活,就不難發現,她身邊聚集了很多對她忠心的人,這些人在她的受寵和地位提升之路上,也是助力不少。
當初避寵時,小允子兄長生病,甄嬛不但放他去照顧,還讓溫實初去給他診治,才換來小允子至今的忠心不二。

佩爾在避寵期間受了冷遇,但是也選擇留在甄嬛身邊,主仆關系也一直不錯。哪怕甄嬛離宮多年,再回來,見她在欣貴人宮中,被祺嬪責打受苦,都心疼不已,還親自給她擦藥。
一個妃嬪,能屈尊給一個婢女擦藥,確實讓佩兒感動不已,所以才愿意臥底配合,最終收拾了祺嬪。
槿汐因為對食事件,被關入慎刑司受苦,甄嬛多方奔走,看著槿汐回來,遠遠就在門口等著,還上前幾步迎著,主仆會面很是感人,甄嬛還特地給槿汐放了假,好好休養。

甄嬛身邊的心腹,基本上都感受過甄嬛的善意,那時的甄嬛,骨子里有著平等意識,所以做不出把奴才不當人的事,共情能力特別強的她,總能適時給身邊人溫暖。
哪怕是對待不熟識的人,她也心存一份善意,在勤政殿外初遇四阿哥,就請蘇培盛為他準備解暑湯。
小產消沉期間,齊妃被富察貴人攛掇,讓翠果掌嘴甄嬛,待人一走開,翠果就停了手,還對甄嬛好言相勸。甄嬛對她的小小善意也記在心上,齊妃身死,果然沒牽連翠果。
那時候的甄嬛,是非常有人情味兒的,能體諒普通人甚至底層人的艱難。
很多事于她只是舉手之勞,于別人而言,可能就是換天改命的恩情,所以那些人才會對她那麼死心塌地。
而且甄嬛心里深知,底下人若是心存怨懟,就很難齊心,容易生出違逆之心,所以她才更愿意善待她人。
03
可是經歷了這麼多事之后,甄嬛人性里的善意,被慢慢從性格里剔除了。

最開始是流朱的死,然后是純元舊衣,皇上那句「宛宛類卿」傷她至深。
待到得知父親在寧古塔重病,果郡王也被謀害,甄嬛毅然決定回宮,槿汐就曾勸過甄嬛,此番回宮,必須要做到狠而無心,才能抵擋一切敵意。

皇后與甄嬛的不和,已經顯露在明面了,最終的結局,可以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而回宮后的甄嬛,經歷了祺嬪的陷害、敬妃的背叛,已然身心俱疲,就連生產后,第一反應,也是問眉莊和溫實初的安慰,她已經經不起失去身邊人的打擊了。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無關緊要的斐雯,剛剛生產后的甄嬛,雖然有心勸一句,卻也深覺精力不濟。

從前的甄嬛太過倔強,總以為自己是特別的,為此吃了不少苦頭。
回宮后,甄嬛在皇上面前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順從和寬容,不論是面對鵝卵石的陷害,還是子嗣血脈的質疑,都是如此。
就連皇上都感慨,從來只覺得甄嬛溫柔,如今更多了些平和與從容,其實是甄嬛深深體會到了,在皇帝身邊,順從比違逆好生存得多。

再回宮的甄嬛,雖然霸氣十足,卻早已丟失了最初的美好,斐雯算是甄嬛失去悲憫心后的,一個犧牲品,滴血驗親的發生,正是她失去悲憫心的慘痛代價。
看似風光無限的甄嬛,早已被這座宮城,打磨成了最適生存的模樣,看似高高在上,實則內心悲涼,也不過是封建制度下,一個光鮮的可憐人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