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深山出現雙頭蛇·】——»
廣東的一個小山村平時靠采藥賣藥為生,這個村子里的人也多數從事這個職業。
老藥農平時需要上山采藥,這里山林茂盛,有著相當多的溪流,因此很多藥材長得都非常粗壯。
藥農正在仔細尋找腳下的草叢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藥材,但就在他聚精會神的找藥材的時候,腳邊突然竄出一個黑色的身影。
藥農定睛一看,沒想到竟是一個「怪物」。
這個怪物長著兩個腦袋,沒有尾巴,身體黑色和黃色相接,看上去怪異極了。
這可把找藥材的藥農嚇壞了,差點連竹簍都丟了,連忙拔腿就跑。
等到下了山,藥農將這件事告訴了村子里的其他人,沒想到這件事卻被廣而告之,甚至連縣里都知道了。
當地有雙頭蛇的消息成了大新聞,很多生物學的專家都為此慕名前來,希望能找到這個野生雙頭蛇的身影。
而專家不遠千里來到廣東這里之后,卻發現發現雙頭蛇的藥農,所描述的物種,與自己想象的相差甚遠。
專家認為的雙頭蛇,一般是在頸部開始分叉,前面是兩個頭,后面是一個身體。
這種多數出現在細胞胚胎分裂的時候,一個胚胎中誕生了兩個生命,但最終融為一體。
不僅蛇會這樣,很多動物都有可能在胚胎階段融合,成為有著兩個頭的畸形動物。
至今為止,除了蛇以外,還發現過雙頭龜,雙頭羊等。
但藥農發現的雙頭蛇,卻不是這個模樣的,而是兩端都是頭,并沒有尾巴。
這可把生物學家驚到了,要知道他說的那種蛇,并不算稀少,畢竟在西雙版納那邊因為非常適合蛇類生存,出現雙頭蛇的機率也很大。
但有頭無尾的雙頭蛇,這還是第一次聽說呢!這要是真的,那肯定會對生物界造成很大的沖擊。
于是生物學家們開始走進當地的深山,去自然環境中尋找那一抹獨特的身影。
這里的環境一直處于最原始的狀態,一直都沒有什麼改變。那麼這種環境就非常適合野生動物的生存,也許會有一些古老的種類也說不定。
在經過了山林里那些遮天蔽日的大樹之后,專家們在深山當中的淺淺溪流里,發現了他們要找的身影。
在一日的凌晨,專家們在自己設置陷阱的地方,發現了一條黑黃相間的40公分長度的生物。
這家伙身上滿是黏液,看似蚯蚓卻比蚯蚓還要強壯,渾身滿布鱗片。
外形和藥農說的極為相似,估計這就是別人口中的「雙頭蛇」了。
這雙頭蛇,其實并不是真的雙頭,它甚至不是蛇,而是另外一個物種。
«——【·丑陋雙頭蛇竟是珍稀物種·】——»
這家伙是一種兩棲類動物,叫做版納魚螈,一般只生活在氣溫較高的地方的溪流中,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
這些家伙的頭部和尾部都長得非常相似,從頭到尾都很粗壯,因此被人看成了是有兩個頭而沒有尾巴,也算是情有可原。
這家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種原產地在中國的蚓螈類,整體呈現巨型蚯蚓的樣子,體表一般為棕色,腹部顏色較背部更為淡一些,而身體兩側有黃色的線。
一般來說它們的體長在100-380毫米左右,在表面有著非常多的黏液。
這些黏液是用來保護鱗片的,別看這些丑東西長成這樣,但其實渾身布滿了細小的鱗片。
版納魚螈在國外也有分布,比如和我們相鄰的老撾、越南和緬甸,而中國境內的分布地區則在廣東、廣西和云南。
因為對環境溫度要求非常高,這些看起來丑丑的東西,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水資源和溫度適宜的潮濕地區和山林里。
成年的魚螈一般生活在溪流和水坑附近,池塘或者沼澤邊上,而白天則躲藏在石縫下,樹根下,因為身上有著黏液,所以可以脫離水源生活一段時間。
但這些東西非常怕冷,在氣溫低于15度以后就需要找地方進入冬眠狀態。
等到氣溫高于20度之后又會重新蘇醒過來。
4-5月的時候是它們的繁殖期,它們會上岸筑巢,和蛇一樣的習慣是不是?
筑巢的時候會將卵產下,由雌性照看,并且具有護卵的行為。
而魚螈的幼體會先生活在水中,靠吃一些水藻和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食。
直到長大后可以自主捕食無脊椎動物以后才脫離母親的庇護。
這些家伙數量極為稀少,一般很少有人會遇到他們,而當時正好處于繁殖期,估計藥農就是因為它們上岸筑巢才發現了這些家伙的身影。
別看它們長得丑,實際上它們是非常稀少珍貴的物種。
這些家伙生長極為緩慢,在人工飼養下一年也僅僅可以長大3厘米左右,而雌性需要長到35厘米才會成熟,并且只吃蚯蚓,在飼養條件下不會進食其他的東西。
那麼也就是說,一只雌性需要10-12年的時間才可以長到成熟,產下后代。
«——【·我國唯一一種蚓螈·】——»
版納魚螈在1976年才在云南西雙版納第一次采集到,而在此之前,中國境內是否有魚螈存在一直是個謎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得到確定。
在1922年時廣東羅浮山曾發現過魚螈的出現,但這個記載并不詳細,而在之后也沒有繼續發現過魚螈的身影。
直到1976年羊教授發現的雙帶魚螈,證實了中國確實有魚螈分布。
而在1983年進一步在廣西發現了雙帶魚螈的成體和幼體,并最終在84年被定名為版納魚螈。
由于生活環境要求較為嚴格,現在版納魚螈的數量每年都在減少,一方面是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棲息地重建十分困難。
而另一方面是人類的捕捉和殺害,這些家伙的長相確實很不討喜,因此居住在魚螈棲息地周圍的人認為它們有毒,因此遭到捕殺。
而大量的山林砍伐,開荒成耕地也讓使用的肥料因為雨水的原因進入當地的水循環中,水中農藥成分變高,很多的魚螈因此遭到毒害,大量死亡。
2019年,國家建立版納魚螈的保護區,致力于重新讓魚螈數量恢復, 因為這些家伙已經從近危到瀕危,數量已經在解決的邊緣徘徊。
希望它們不會消失在中國的土地上。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