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隨著列寧的病重和去世,蘇聯的政治邏輯,自然就不再按照列寧所設想的軌跡運行。
可以這樣說,列寧的一些戰友們,如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人,他們只有與列寧一起才有可能成為偉人,離開了列寧他們就像失去了太陽的行星一樣,開始失去軌道;離開了列寧他們就失去了光澤。

更為可怕的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自己也會產生光輝;他們以為,在失去太陽之后,他們自己就會成為太陽。
列寧去世后,列寧的繼承者們從自己所熟悉的方面來闡述列寧的思想,為爭得解釋列寧主義的權威地位,他們不惜「放大」列寧的某些思想,不惜「忽略」列寧某些思想,于是,列寧的總體思想就被其繼承者們「抖落得」七零八落。
非常危險的是,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將自己對列寧主義的解釋視為最正宗、最準確,將其他人的解釋視為「修正」列寧思想。
這樣,黨內就失去了完整地、準確地、科學地把握列寧主義的氣氛和環境。
當時,在蘇聯共產黨最高決策層內部存在著深刻的矛盾:
對社會主義理解的不同,對蘇聯革命和世界革命關系的認識不同,對列寧制定的新經濟政策的體會不同,對當時黨內問題的看法不同,對當時蘇聯國內外形勢的估計不同,所有這些都使黨內最高決策層處于分裂狀態。
一種或一些政治因素同另一種或另一些政治因素相結合也會產生劇烈的「政治反應」。
昨天,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還同斯大林一起共同批判托洛茨基,昨天前者還竭力維護后者的黨的總書記職位;今天,他們就吵翻了,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開始直接攻擊中央書記處,開始直接攻擊斯大林,聲言斯大林不配擔任黨的總書記,這說明了什麼?
是他們的政治悟性不佳,沒有很好地理會列寧的建議,還是他們別有政治意圖?
昨天,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還將托洛茨基視為頭號政治對手,視為列寧主義的異類,他們甚至要「割除」托洛茨基;今天,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在遭到斯大林的打擊之后,主動地轉向了「不共戴天」的政治對手托洛茨基陣營。
這就是20年代蘇聯政治的奇妙之處和獨特之處。
斯大林1926年4月13日給列寧格勒黨組織積極分子作了關于聯共(布)中央全會工作的報告。
在這里,斯大林把「職業爭論家」的桂冠送給了反對派的首領。斯大林反對黨內進行無止境爭論,這個觀點是十分可取的。
新反對派沒有辜負斯大林的「封號」,他們不甘心于自己的失敗,更不準備偃旗息鼓,一直沒有放棄斗爭。但他們感到勢單力孤,不足以同斯大林等人相對抗。
因而他們便轉而同托洛茨基反對派聯合。
加米涅夫曾對托洛茨基說:
「只要你和季諾維也夫登上講台就行了,黨會認為這是真正的中央委員會」。
但是,新反對派太樂觀了。此舉不僅沒有壯大其力量,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誰都知道,托洛茨基曾是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政治對手,后兩者甚至提議過要逮捕托洛茨基。
季諾維也夫在1925年出版的《列寧主義》一書中集中火力批判托洛茨基主義,他明確說:「托洛茨基主義乃是孟什維克主義的組成部分。
」
托洛茨基攻擊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言論的尖刻程度毫不遜色于他們。然而,為對付斯大林和布哈林,他們居然聯合了。

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居然同自己親口說的具有「孟什維克傾向」的托洛茨基反對派聯合了!這使人感到,新反對派首領在黨內斗爭中無原則立場,從而削弱了其政治威望。
應該說,在斯大林同新反對派斗爭中,托洛茨基一直保持沉默超然的姿態。他在參加黨的最高機關會議時,有時甚至帶來一本法國小說閱讀。
在十四大上,托洛茨基本想反擊新反對派,但其參謀勸阻了他。他們已估計到新反對派有可能同他們聯合。在聯盟問題上,托洛茨基派內部意見分歧很大。
有人主張,同斯大林聯合,共同反對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也有人主張兩線作戰:既反對斯大林,也反對新反對派,并認為:「斯大林會耍花招騙人,而季諾維也夫則會悄悄溜走」。
在1926年4月中央全會上,托洛茨基反對派和新反對派就有聯合的意向。
當李可夫發表經濟狀況的提綱后,兩個反對派都采取了反對態度,采取了組織聯合的第一個步驟。但雙方的意見分歧還很大。他們對李可夫的提綱沒有提出聯合的反對意見,而是提出了兩個并行的修正意見。不僅如此,雙方還在互相進行指責。
加米涅夫也對托洛茨基的修正意見提出反批評。
新反對派不同意托洛茨基對前一段經濟政策的批評,因為那時加米涅夫主要負責經濟政策。而托洛茨基也反對新反對派將農民分化問題和工業化問題割裂開來。
兩個反對派終于達成了諒解。
在黨的1926年7月中央全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上,兩個反對派正式實行聯合。雙方都將過去的分歧和保留意見統統拋棄。

這期間,季諾維也夫說:
「我們說,現在已不能有任何懷疑,正如派別組織(即中央委員會的多數)的領導路線的變化所表明的,反對派1923年的基本核心發出的關于無產階級路線有變動的危險和黨機關的勢力在驚人增長這一警告是正確的。」
季諾維也夫還承認1923年為反對托洛茨基而制造出來了托洛茨基主義。
斯大林對此的評價是:「這是對托洛茨基主義的極無原則的‘大赦’」。
聯合反對派是以托洛茨基思想為基礎的。
新反對派沒有自己的獨特觀點,他們接受了托洛茨基的基本理論思想。事實上,列寧去世后,托洛茨基提出了與列寧晚年思想極不相同的理論觀點和模式。
列寧認為,在工農聯盟基礎上通過實行新經濟政策,蘇聯會實現社會主義的;而托洛茨基則認為,在俄國這樣的一個落后國家,沒有歐洲革命的支持是不可以建成社會主義的。
在蘇聯,無產階級遲早要同農民發生沖突。列寧否定了「戰時共產主義」模式,選擇了「新經濟政策」模式來建設社會主義;而托洛茨基則提出了「超級工業化」模式,提出「社會主義原始積累」理論,主張通過剝奪農民來積累資金,高速度地發展重工業。
布哈林和斯大林尖銳批判托洛茨基的理論,指出蘇聯一國可以建成社會主義,并主張堅持列寧的新經濟政策道路。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在同托洛茨基論戰時把托洛茨基的理論說成是「反列寧主義」的。
後來,他們卻完全接受了托洛茨基的理論觀點。聯合反對派的出現使兩種社會主義模式選擇的爭論更加激化。
為什麼新反對派會同托洛茨基反對派進行聯合?

斯大林的分析是:
第一,新反對派分子面對目前轉變時期的新困難產生了疲倦、動搖以及無產階級不應有的消沉情緒和失敗心理,并且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現在的動搖和失敗心理不是偶然產生的,而是舊病復發,重復他們1917年10月面對當時轉變時期的困難所表現的那種動搖和消沉情緒;第二,新反對派在十四大上完全失敗了,所以,他們產生了一種意圖:無論如何要和托洛茨基派聯合起來,以便用托洛茨基派和新反對派的聯合去彌補這兩派軟弱和脫離無產階級群眾的缺點。
而且托洛茨基主義的思想立場和新反對派的消沉情緒完全符合。
「由此就產生了反對派聯盟在手段上的不加選擇和在政治上的毫無原則,這是托洛茨基派和‘新反對派’聯盟存在的基礎,沒有這兩點他們就不能把各種各樣反黨派別糾合在一起。因此,一方面托洛茨基派、另一方面‘新反對派’就在社會民主主義傾向的和各種各樣反黨分子在反黨斗爭中無原則聯合的共同立場上完全合乎規律地會合起來了」。
斯大林嚴嚴實實地給托、季聯盟扣上了「反黨」政治帽子。
聯合反對派從一開始就帶有明顯的派別集團的特點。他們積極從事秘密活動,派出秘密使者,出版秘密刊物,舉行秘密會議。
例如他們在莫斯科近郊樹林中召集秘密派別會議。這次會議是按照秘密活動的一切規則布置的。如布崗放哨,嚴格地挑選被邀請參加的人員等等。聯共(布)中央候補委員、副軍事人民委員拉舍維奇在這次秘密會議上講了話。
黨中央很快獲悉了這一活動。1926年7月14日,召開了聯共(布)中央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全會將拉舍維奇開除黨中央委員會,并解除其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職務,在兩年內禁止他擔任黨的負責工作。
季諾維也夫被開除出政治局。
在這次聯席會議上,聯合反對派遞交了《13人聲明》。該聲明是聯合反對派正式形成的重要標志。
在這個聲明中,反對派在一系列問題上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實際上仍是托洛茨基反對派的原來觀點。
這次全會可謂兩軍對壘,政野分明。雙方都指責對方在搞派別活動,都給對方扣上一頂「反列寧主義」的帽子,都把自己看作是維護黨的統一的衛士。

斯大林和布哈林聯盟采取分化托季聯盟的策略,只把季諾維也夫開除出政治局,而托洛茨基仍留在政治局內。同時,魯祖塔克成為政治局委員,奧爾忠尼啟則、安德列耶夫、基洛夫、米高揚和卡岡諾維奇成為政治局候補委員。
托季聯盟在組織上遭到沉重的打擊。
托季聯盟在中央失敗后,轉而把爭論擴展到全黨。
他們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一些工廠的黨員大會上發表演說,對黨的中央機關進行公開的批評,以爭取黨員群眾的支持。
然而,無論托季聯盟怎麼活動,他們都失去了應有的群眾基礎和支持。
政治上的反復無常,使反對派領袖在黨內的聲望明顯下降。與此同時,黨內過去存在的反對派殘余又開始復活,并紛紛涌入托季聯盟,這使托季聯盟更失民心;與此同時,托季聯盟的一些人對其首領產生了失望的情緒,離開了反對派陣營。
例如反對派成員工人安得列也夫脫離了反對派陣營。
促使他這樣做的原因有二:
一是,反對派碰到了工人階級的「反動」情緒;二是,經濟狀況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壞。
經過一番較量,反對派深感自己處境不妙。1926年秋,反對派開始退卻。10月4日,反對派向中央提出和解聲明,希望停止「黨內糾紛」,「以利共同進行工作」。
中央多數派抓住時機提出有利于自己的「和解」方案。1926年10月11日,斯大林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關于緩和黨內斗爭的辦法》。
斯大林認為讓施略普尼科夫和梅德維捷夫這樣的人留在中央委員會里「很難使人同意」。斯大林同意反對派的首領保留在中央委員會里,但是,斯大林提出條件,這樣做,「他們就應當解散自己的派別組織,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和我們黨內外厚顏無恥的機會主義者劃清界限。
如果反對派愿意黨內和平,它就應當接受這些條件。」

10月16日,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皮達可夫、索柯里尼柯夫和葉夫多基莫夫發表《6人聲明》,承認在十四大上及以后,他們在一系列原則問題上與大會的多數和中央「產生了分歧」。反對派還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聲明》還特意保證「絕不允許直接或間接支持共產國際個別支部中任何集團進行反對共產國際路線的派別活動」。
《聲明》表示,應絕對遵守十四大、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委的決議,「將無條件地服從并執行這些決議」。這個聲明是經過艱苦談判的結果。
中央多數派要求聯合反對派完全放棄自己原來的立場和觀點。
在斯大林看來,第一,既然聯合反對派表示放棄了自己的派別活動,也就是放棄了自己的派別自由的理論和實踐;第二,他們堅持「完全保留自己的觀點」,會對自己不利。
最后,妥協的結果是,聯合反對派同意將「完全堅持自己的觀點」改為「堅持自己的觀點」,刪去了「完全」兩個字。
反對派為什麼撤退?
斯大林的分析是:
第一,反對派在蘇聯沒有自己的軍隊,他們沒有可資建立新黨的人;第二,在派別斗爭中,無論蘇聯的還是外國的敵對分子和反對派結成一體。第三,蘇聯國內狀況要比反對派所預料的好些,而黨員群眾的覺悟程度和團結程度也要比反對派在斗爭開始時所看到的高些。
托季聯盟退卻是緩兵之計。他們聲稱仍然堅持自己的政治觀點。斯大林把這個聲明看作是「他們意存觀望,等待‘良機’,以便積蓄力量之后一有可能就重新反對黨」。
斯大林乘勝追擊,馬上召開黨中央聯席會議(10月23一26日)。這次全會對托季聯盟反對派進一步做了組織處理,撤銷了托洛茨基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加米涅夫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認為季諾維也夫不能繼續在共產國際中工作下去,并對托季聯盟骨千分子提出「警告和申斥」。托季聯盟在組織上遭到了第二次沉重打擊。

在聯合反對派節節敗退之時,斯大林給反對派上了一堂數學課,給他們講了算術和代數的關系,斯大林講得十分精彩,狠狠地嘲笑和挖苦了對手:
「聯盟,他們倒是湊成了,而且倒也湊得富麗堂皇,可是結果呢,卻和他們對聯盟所抱的期望相反。」
斯大林用形象的比喻表達了蘇聯共產黨黨內斗爭的一個定理,即黨內反對派「政治能量耗散」定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