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佳句
古人云:「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人世中真正的福氣,都在自己的修行之中。
所以有的人雖出生貧寒,卻能將自己的日子過成詩;
有的人即便出生富貴,卻仍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老話便說:「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忙斷腸。」
而在這些有福之人的身上,往往便具備這3種特征。
做到以下幾點,福氣自然會來。

有福之人,不重功利心
古人云:「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
大意是說:不要因為貧困低賤而憂慮悲傷,也不要為了富貴而匆匆忙碌。
人世間,所有對物質的追求,對于名利的渴望,都源于自我內心的欲望。
故而功利心過重的人,容易被欲望迷了心竅,成為欲望的奴隸。
《列子》中里面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是齊國有一個人,這個人極度的渴望得到金子,但憑借自己的能力卻始終得不到。
于是有一天,這人大清早便進入市場,一旦看到有賣金子的店鋪便進去,然后抓起金子就跑。
店鋪里的人看到如此膽大的人,都楞在當場,等反應過來時,這人已經跑遠了。
後來當他被捕快抓到時,捕快問:「為什麼當時那麼多人在你也敢進去搶金子?」
這人說:「我搶金子時,滿腦子只有金子,沒有看到有人。」
生活中,眼中只有金子的人比比皆是,為此有的失去了健康,也有的失去了家庭……
很喜歡一句話:「我們一路走來,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人生漫長,寒來暑往,與其一生為它所累,不如適當地放下功利。
只有去除束縛心靈的功利欲望,你才能真正體會到人生的淡然,享受到生活的安寧、自在與灑脫。


有福之人,多修平常心
所有人的一生,都會有那麼一些「不平常」的日子。
因事業不順而悲苦;因受傷害而痛苦;因過去而憂愁……
人生之路,從不是鋪滿鮮花,過幾步便有荊棘。
要想自己過得好,就要養好自己的心態。
北宋文學家范仲淹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但不管升遷還是貶謫,即便遭逢人生巨變,范仲淹也都能以一顆平常心待之。
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
時人評價他:每貶一次,就光耀一回,名望和地位就上一層。
也正因他看淡得失的胸襟,讓他即使一再遭遇貶謫,也能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個人的心態越好,越是能拿出平常心去對待自己的人生。
王陽明曾說:「得財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憂是平常心;享譽不驕是平常心;受謗不惱是平常心。」
平常心,即為心常平。
修煉一顆平常心,是要你明曉得失不過是一時的境況,成敗也只是一念之過往。
生活最明智的智慧就是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一切,不渴求、不苛求、不強求。
如此認真地對待生活,生活必然不會辜負你。

有福之人,常懷慈悲心
曾有一個叫冀元璋的人,對楊絳進行過批斗。
當他也被抓起來后,楊絳面對他時,卻選擇了原諒。
甚至在冀元璋被逮捕期間,楊絳每月還會往他家里寄一部分錢,以幫助他家中重病的父親渡過難關。
而楊絳之所以愿意這樣做,是因為她也有過被污蔑的經歷,她也始終相信冀元璋只是迫于形勢,不是出于本意。
很認同一句話:為了自己,我們必須善待一些人、一些事。
偌小的心靈,如果只裝著仇恨,那就放不下愛與溫暖。
故而有修為的人,在經歷過了生活的疾苦,就會對周遭生出慈悲。

也正是因為楊絳的善良與厚道,無形中也影響了身邊許多的人,使得自己也受人善待。
後來楊絳被要求在工地上制塊磚。
身邊的人都知她氣力不足,便紛紛自己做好了然后代她交上。
遇到一些別的體力活,也都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
生活中,當你見識得越多,你也越會發現:這世間,誰都有自己的不易。
故而有時僅僅只是一個微小的舉動,也能照亮身處黑暗里的人;
即便是點滴的幫助,也會給周遭帶來無盡的溫暖。
慈悲,既是對別人的釋懷與幫助,也是對自己的善待。
只有對他人多一點善意與寬厚,溫暖與善意才能不斷在人與人之間流轉。
正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當你對他人懷有滿滿的慈悲之心時,你的福運也自會源源不斷。
▽
《詩經》有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命運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所有的命好福深,都源于自己的造化。
不重功利心,才能握住福氣;
多修平常心,才能看見福氣;
常懷慈悲心,才能厚積福氣。
點亮在看,愿你在這浮沉的人世間,通過自我的修行收獲滿滿的福氣。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