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有啥區別?結果跟你想的不一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從小挨打成長出來的孩子,和從來沒挨打過的孩子,有哪些區別?
聽很多老人說,孩子小時候就要打,認為應該給孩子一點挫折教育,家里就這一個孩子,基本都寵著,很多孩子太溺愛,不聽話時只能用打的方式教育。
現在那麼多孩子動不動就跳樓,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從小沒有受一點苦,卻一點不知道珍惜,就應該小時候多打幾次,孩子也就會明白多大點事,總會過去的,心胸才能方寬,另一方面很多專家說過,打孩子會給孩子留下童年陰影,及時當時孩子心理調節過來了,但是在孩子的潛意識里,往往會缺乏安全感,會影響孩子和其他人相處,進而影響孩子的性格和為人處事。
有些網友會說,記得又一次被爸媽打,心想離家出走,但是想想出去需要錢,但是我沒有,之后一直在家的附近蹲著,後來慢慢明白,之后我用了半天的時間克服了自己的自尊心,并且主動回家了。
如果總結一下經常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后有什麼區別,不同人有不同感觸。
首先挨過打的孩子,內心會比較強大,而沒挨過打的孩子,在初入社會社會后,會經歷一次沒人慣著自己的打擊,但是等走陰影,會重返自信,當然,兩種經歷的的結果都會有意外。
最重要一點,打孩子要恰到好處,慣孩子也要恰到好處,但兩種也取決于性格,如果一味的懲罰孩子,孩子內心受到傷害,但是如果對孩子一昧的溺愛,當然也是不行的的。
責任編輯: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