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孩子為何6歲上小學?哈佛大學教授的研究,給出了答案
2023/12/02

為什麼孩子滿6周歲才能上小學?這個規定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其它國家的孩子也是在6歲開始接受正式教育嗎?為什麼?

以上問題,相信很多網友都好奇過。說實話,禾禾媽媽也曾多度好奇過,沒曾想前幾天看的一本書,恰好給我解了惑。

讀完后忽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于是寫下這篇文章,將這些有趣又有用的知識,分享給各位家長。

1)6周歲接受正式教育的起源?

我國最早關于義務教育年齡的規定,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學堂章程》,規定兒童從6歲開始進入小學學習。

1912年中華民國的《小學校令》,也規定了兒童從6歲開始接受義務教育。1986年,我國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也一直沿用這一規定。

在國外,將6歲定為正式接受教育的年齡,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的歐洲。

當時,一些歐洲國家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制度,并規定孩子必須接受義務教育。其中,普魯士王國規定孩子必須接受六年制小學教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規定孩子必須接受義務教育。

此后,其他國家也開始陸續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制度,并相繼規定了6歲為正式接受教育的年齡。

2)為什麼世界各國都把6歲,設為入小學的法定年齡?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孩子,雖然開始上小學的年齡因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制度差異有所不同,但大多也都在6歲左右。

比如美國,雖然每個州的入學規定雖然不同,但大部分的州規定5歲起可以上學前班,6歲開始上一年級;再比如韓國、德國、西班牙、荷蘭,都規定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便可上小學。

不過,有些國家6歲入學不是強制性的,如果父母覺得自己孩子發育較同齡孩子差,不具備就學的能力,也可以適當延長入學年齡,比如韓國、德國。

為什麼全世界都統一將6歲設為接受正式教育的年齡呢?美國生理學博士、哈佛大學神經學教授莉絲·埃利奧特在《大腦與心智的最初五年》一書中給出了我們答案。

6歲:大腦更成熟

莉絲·埃利奧特博士說,兒童大腦皮層中的P300電位(大腦皮層中緩慢的、正向電位反應,可以反映有意識的注意過程)以及

大腦的能量消耗(大腦整體活躍度的代表)都在4-8歲經歷了最夸張的變化、達到了一個最高點,而這之后就會變得更接近成人水平。

同時,莉絲·埃利奧特博士,通過兒童心理學之父讓·皮亞杰發明的,著名的」守恒任務」的方法,設計了一個實驗,驗證了上述說法

實驗中,莉絲博士將兩個矮胖的杯子中裝入等量的水,并問孩子:」這兩個杯子里的水一樣多?還是有一個比較多?「

之后將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入細長的杯子中,并向孩子問上述同樣的問題。結果卻有了驚人的發現。

4歲的孩子幾乎馬上就回答細長的杯子里有更多的水。即便莉絲博士又將細長杯子里的水再重新倒回矮胖的杯子中,并向他們展示,他們給出的結果也是如此。

相反,8歲的孩子則認為水杯里的水量一樣多,莉絲博士進一步問這些孩子,為什麼細長杯子與矮胖杯子的外表有如此大的區別?這些孩子則告訴莉絲博士高度的不同,是由寬度不同造成的。甚至會自己將水從細長的杯子倒回矮胖的杯子中,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項改變在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體現,是大腦成熟的結果,而6歲恰好是大腦皮層發育的一個轉折點。

6歲:注意力、抑制力更強

神經學家研究發現:6歲是孩子們開始掌握額葉任務的年齡。

額葉的主要功能與精神、語言和隨意運動有關,而這些任務基本上都要求注意力和抑制力。

為了驗證這一點,莉絲博士對孩子們進行了特殊版本的Stroop測試。

測試的第一項是要求孩子們在看見一張有星星的黑色卡片時說「白天」,而在看到有太陽的白色卡片時說」夜晚「;第二項是一個簡單的打擊任務,要求孩子在實驗者敲一下時,他們就敲兩下,反之亦然。

結果發現:6歲或者7歲的孩子們能很好地通過測試,并能夠專心敲擊與示范者不一樣的數目。而6歲以下的孩子在這方面會覺得很困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6歲以上的孩子實際上已經具備足夠的注意力,并且能夠抑制欲望。

6歲:開始具備邏輯推理能力

小于6歲與大于6歲的本質區別,就在于推理的出現,皮亞杰稱之為」具體運算「思維。

在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中,具體運算階段是兒童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大約發生在7歲到11歲。

在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多維思維:兒童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并且能夠考慮問題中的不同維度。思維的可逆性:兒童能夠理解事物的可逆關系,比如,如果A導致B,那麼反之B也會導致A。去自我中心:兒童開始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能夠從別人的視角看問題。具體邏輯推理:兒童能夠進行具體的邏輯推理,從具體的事例中歸納出一般規律。

雖然小一點的孩子,也可以坐幾道加減法或者認識一些字,但他們卻無法從根本上弄明白這些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如加法的反面是減法,字母可以組合成單詞等。

只有到了這個階段的后半段,即6歲之后,他們才開始明白背后的思維,我們才可以盡情的教他們。

不過,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具體運算思維只是兒童思維發展中的一個階段,

每個兒童的具體發展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這就是前文我們為什麼會說,有些國家雖然設定6歲為入學年齡,但是父母卻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的發展情況,延遲入學的原因

禾禾媽查了下資料,發現在國內這是不被允許的。這也就意味著國內的孩子只要滿了6歲,就必須送入小學。所以,才有部分邏輯思維能力差的孩子,剛上小學時,在數學學習上有些困難。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邏輯思維是可以通過一些針對性的訓練得到提升的!

比如玩數獨、拼圖、華容道、填字游戲等邏輯游戲;學習編程,閱讀有關邏輯思維的書籍等都可以幫助孩子提升邏輯思維。

一套享譽世界的邏輯思維訓練書,《福爾摩斯探案集》推薦給各位父母,該書根據」英國偵探小說之父「阿瑟·柯南·道爾所著的偵探故事集摘選、改編而成。

全書共10冊,以大偵探福爾摩斯與助手華生的經歷為主線,分別講述了一個個精彩離奇的案件故事,比如《綠玉皇冠案》《銅山毛櫸案》《諾伍德的建筑師》等等。

書中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精妙絕倫的推理和高超的人物塑造,吸引著孩子跟隨福爾摩斯的腳步,一步步解開謎團,發掘出隱藏在表面下的真相,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

16開大開本+注音版+精彩插圖,相比全書文字的圖書,孩子看著更輕松,既很適合低年級小學生獨立閱讀,又適合幼兒園的孩子親子陪讀。

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個故事最后,都有一個」破案練習「小欄目,每次禾禾讀完故事后,都會躍躍欲試的去調動自己的邏輯思維練習破案。


既可以滿足孩子的破案的愿望,又可以結合圖片思考,考察孩子對細節的觀察,培養思考問題的邏輯能力。

推薦給每一位家有3-12歲孩子的父母,尤其是那些運算思維不是太好,數學沒開竅的孩子。多讀讀類似的書,既可以培養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又可以提高文學素養,關鍵是鍛煉邏輯思維!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用完濕巾,記得把蓋子拆下來,放在衛生間特別實用,都看看吧
2024/01/15
泡海帶時,不要直接下水泡,多加2樣東西,10分鐘泡還好沒腥味
2024/01/15
煮餃子,怎麼煮才勁道好吃?記住4點,不破皮不露餡,特好吃
2024/01/15
定期存款要到期的,一定去做三件事,否則就不是利息損失那麼簡單,不知道的虧大了
2024/01/15
出門前,記得用鑰匙碰一下門把手,很多人不知道咋回事,看完漲見識!
2024/01/14
今天才知道,羽絨服領子上的這塊布,還有如此神奇的「用處」,早知早受益
2024/01/14
牢記買房4個原則:買南、買邊、買三、避四,基本就不會選錯房
2024/01/11
「天收人,有跡象」:老天要帶人離開,會降下這5種征兆!
2024/01/10
洗衣粉里加點白醋,作用太厲害了,解決家家戶戶大煩惱,省時又省錢!快看看!
2024/01/10
才發現,馬桶堵了,用這2招,輕松搞定,再也不花冤枉錢,可惜都不知!
2024/01/10
拉鏈一邊壞了先別換,用這個辦法快速修復,不留一點痕跡
2024/01/10
手機電池發燙不耐用?教你關閉手機這些開關,電池耐用不發燙
2024/01/10
家里「灶台」易變臟?只需1根「香蕉」,立馬潔凈如新,太厲害了
2024/01/10
凍肉千萬別再用開水泡了,學會這招,幾分鐘就能全化開,簡單又方便
2024/01/10
如果你家房子有這5種現象,恭喜了,很容易出貴人,馬上要走大運了
2024/01/09
電熱水器一直開著好,還是隨用隨開好?聽聽專業維修師傅怎麼說,別再做錯!
2024/01/08
掃了30年的地才發現,塑膠袋套在掃把上,家家戶戶的難題就解決,早學會早受益
2024/01/08
臥室大床萬萬要擺放成這樣,暗喻越住越富裕,懊悔沒早聽說
2024/01/07
才知道,原來清洗毛巾這麼簡單,水里撒一把它,搓一搓,潔凈如新,趕緊看看
2024/01/07
塑料瓶上插幾根竹簽,放在家里省錢又實用,超市買一個要幾十元!
202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