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有一位家長推文抱怨,自己4歲的兒子今年入讀了一所私立幼兒園,某天放學回家媽媽卻發現孩子臉上出現一道劃痕,看上去像是被指甲撓破的。

媽媽詢問了兒子,得知確實是在幼兒園與小朋友玩游戲時被撓傷。于是媽媽想著告訴老師這件事,借此提醒一下老師檢查并修剪孩子的指甲,免得又撓傷別的孩子。

這位媽媽給老師反饋了情況后,老師很快給了回復,表示「是我們工作失誤,我們明天就檢查一下」,按道理說這是一個很愉快的交流,這件事應該就這樣結束了吧,結果沒想到的是群里有其他家長卻發表了不一樣的意見。

不過話說回來正如網友所言「現在很多家長給孩子灌輸的就是別人弄到你了你要打回去的思想」,要不要教育孩子「挨打了要自己打回去」這個話題一直存在爭議,不同的家長秉持著截然相反的態度。

其實打或者不打更多的時候家長的教育方式往往代表著家長自己的處世之道,有的家長吃不得一點虧,當然更不能容忍自己孩子「吃虧」;有的家長認為萬事以和為貴,就特別反感教育孩子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有教育專家提出其實我們現在教育孩子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為一名「社會人」,將來孩子最終都會自己面對紛爭,自己去解決爭端,既然是文明社會就不應該不問青紅皂白教育孩子通通用「打」的方式去解決矛盾,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還處于不辨是非的階段,家長更不應該帶著「戾氣」給孩子灌輸「暴力」思想。

然后就是給孩子引入規則概念,幼兒園的生活就是一種集體生活,孩子在集體中最需要學會的就是遵守規則。當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后,家長甚至可以教會孩子用制定規則的方式來解決爭端,比如兩個小朋友都想玩一個玩具的時候,可以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來決定誰先玩誰后玩。這樣才是引導孩子參與集體生活中處理矛盾、爭端的正確方式。
責任編輯: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