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叔今年55歲,常年堅持鍛煉的他看起來比同齡人健壯了不少,唯一的問題就是患有高血壓,在確診后他一直堅持服藥,血壓控制的也比較良好。
大約在一個月前,吳叔外出運動后覺得酷熱難耐,回家后直接把一桶涼水從頭往下澆了下去。可澆完冷水沒多久,他就出現了胸悶癥狀,以為是中暑,自行吃了藿香正氣丸就沒去醫院,可癥狀一直都沒緩解。幾個小時后還越來越嚴重,還出現胸痛的癥狀。
家人覺得不對勁,就帶他去醫院檢查,去醫院檢查后發現是大面積的腦梗,醫生全力搶救但還是無力回天,吳叔的情況越來越差,最終搶救無效死亡了。
在旁人眼里,吳叔的身體壯的跟頭牛一般,怎麼會因為一次冷水澡就引發了猝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猝死就是突然死亡,世衛組織對猝死的定義是發病后6小時內死亡的患者即為猝死。很多可導致猝死發生的疾病在初期不容易被發現,還有些則是幾分鐘內就導致患者死亡。那為什麼洗個冷水澡還會導致猝死呢?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劉劍雄醫生指出,在天氣炎熱時身體的毛孔都處于開放狀態下,這樣一來有助于汗水排出、降低體表的溫度。直接洗冷水澡的話,會導致毛孔受到冷刺激突然關閉,體內的交感神經也會異常興奮,很容易會導致血壓驟升、心律失常,繼而誘發心梗。對于本身罹患冠心病、心衰、心梗、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般不建議洗冷水澡,謹防意外發生。
在猝死發生前,身體往往會有心悸、煩躁、心前區不適/疼痛等癥狀出現,但這些癥狀多不會很嚴重,以至于很多人沒有重視,錯過了最佳的就醫時間,導致猝死。
除了這些癥狀外,猝死來臨前還可能表現出胃痛、牙痛、心悸、眩暈、嘔吐等不典型癥狀,一旦發現身體有異常癥狀,要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除了洗冷水澡外,這三種洗澡方式也可能會給健康帶來一定的隱患,如果你有這些習慣的話,要盡快改掉。
1、長時間泡澡
長時間在空氣不流通的浴室內泡澡,會
導致身體缺氧,出現惡心、嘔吐、暈厥等問題。特別是對于本身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危險性更高。
2、酒后立馬洗澡
酒精進入體內后會抑制肝臟功能,導致糖原釋放受到影響。此時馬上洗澡的話,身體的葡萄糖消耗會明顯增加,血糖沒有及時得到補充的話,會導致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會因為低血糖而昏迷。
3、劇烈運動后立刻洗澡
人在運動之后,體內的肌肉血流量會增加,在停止運動后這種情況也會持續一段時間,身體會大量排汗來散熱。如果馬上洗澡的話,會導致全身血管擴張加快,心臟、大腦的血流量會減少,很容易引起心慌、心悸、頭暈、耳鳴等。
有些人在日常會一天洗一次澡,有些人可能一周才洗一次澡,他們對于自己的洗澡頻率都很滿意,到底哪種會更健康一些呢?
洗澡可以去除皮膚表面的油脂、角質細胞上的細菌,長時間不洗澡會讓皮膚表面的細菌等越積越多,不僅會讓
毛孔堵塞,還會大大增加微生物繁殖的幾率,身上會散發出明顯的酸臭味,也容易發生皮膚病。
那一天洗一次就更好嗎?答案是否定的,洗澡頻率過勤可能會導致皮膚表面的油脂被大量帶走,容易破壞皮脂層健康,導致皮膚瘙癢、干燥。
那到底多久洗一次好呢?《中國皮膚清潔指南》指出,一般情況下,每2~3天洗澡一次即可,但如果在夏季天氣較為炎熱的時候,一天洗一次澡也可以。冬天的話,老年人可以5~7天洗澡一次,年輕人3~5次洗澡1次即可。每次洗澡的時間不宜過長,保持在10分鐘左右即可,溫度要保持在35~40℃為宜。
對于本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洗澡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直接洗冷水澡,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過程,否則很容易發生意外。
參考資料:[1]《某些癥狀,正是提示猝死的危險所在》.人衛健康.2023-03-11[2]《這樣洗澡=生病+短命,尤其是夏天!》.
青春湖北.2022-08-07[3]《每天洗澡是好習慣嗎?還真不一定……》.營養師顧中一.2020-02-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