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俠侶》的結局算不上圓滿,哪怕中原群雄守住了襄陽,又在第三次華山論劍決選出了新一代的五絕,甚至龍楊二人也有情人終成眷屬,但這部作品仍留給了讀者無數的遺憾。
比如當年的「甄志丙事件」,小龍女失了清白,她與楊過的愛情固然感天動地,卻也始終讓讀者如鯁在喉。
不過更讓筆者感到遺憾的其實并不是《神雕俠侶》本身的主線劇情,而是這部作品是值得被續寫的,因為書中明顯是埋下了伏筆的。
(郭靖、黃蓉劇照)
比如原著最后一回中的主角其實已經不是楊過、郭靖等人,而是覺遠、張三豐以及郭襄,當覺遠帶著少年張三豐登場時,讀者都已經開始展望這少年張三豐與郭襄之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了,可讓人遺憾的是金庸直至封筆也未能將他們二人的故事補全,而是直接寫了主舞台設定在《神雕俠侶》數十年之后的《倚天屠龍記》,這是為何?
一、郭靖之死
其實要寫《神雕俠侶續集》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一件事,那就是「郭靖之死」,畢竟整本《倚天屠龍記》的主線劇情就是基于「郭靖的遺產」展開的,郭靖不死,也就不會有「倚天屠龍計劃」。
不過對于最后一次襄陽大戰,金庸僅僅只是在《倚天屠龍記》原著第三十八回中提到這麼一句。
「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郭靖傳功劇照)
這消息固然讓人痛心,可轉念一想,金庸也不是對郭靖之死毫無鋪墊,甚至早在《射雕英雄傳》中,他就已經暗示了郭靖和黃蓉的結局注定是悲劇。
比如這段對話就很直觀:「郭靖正色道:‘蓉兒,這話就不是了。咱們既學了《武穆遺書》中的兵法,又豈能不受岳武穆‘盡忠報國’四字之教……咱倆雖人微力薄,卻也要盡心竭力,為國御侮。縱然捐軀沙場,也不枉了父母師長教養一場。’黃蓉素明他心意,嘆道:‘我原知難免有此一日。罷罷罷,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等于說「郭靖會戰死」并不是金庸不寫《神雕續集》的理由,而真正的問題,或許與郭靖死后的劇情有關。
二、俠義傳承
郭靖夫婦早已料到自己的結局注定是戰死,所以他們在臨死前就已經想好了后手,也就是「倚天屠龍計劃」。
關于那計劃,書中是這麼寫的:「郭大俠夫婦將這兵法秘笈藏在一個絕頂機密的所在,另在兩塊玄鐵鐵片之上,刻上了這所在的地圖,并注明進入的方法,將鐵片藏入了倚天劍和屠龍刀之中。要得這兵法秘笈,須得先尋到鐵片,而如何剖刀劍取得鐵片,卻要刀劍互用,缺一不可。」
而那刀劍分別被交給了郭破虜與郭襄,從明面上來看,后世之人要同時得到倚天劍與屠龍刀絕非易事,甚至他們都不應該知曉倚天劍與屠龍刀的存在。
(黃蓉劇照)
不過對于郭靖夫婦而言,當時的郭破虜和郭襄未必是能夠擔起重任的人,畢竟當年的郭襄還是個戀愛腦的小妮子,曾經因為尋找楊過而落入金輪法王手中,差點害得襄陽城失守,至于郭破虜,那就更是草包一個,毫無存在感。
因此你若是黃蓉或郭襄,你會把刀劍交給兒女之后就安心赴死嗎?
自然不會,他們也理應有個備選的計劃,以防郭襄或郭破虜遭遇不測,事實上後來的情節也確實是郭破虜隨父母一同戰死襄陽,江湖中才有了那「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二十四字傳言,至此,郭靖夫婦的計劃都已經失敗一半了。
黃蓉是一定料想得到這種結果的,所以他們一定會有第二手計劃,那就是另收一個傳人,好確保《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能傳承到后世。
那人會是誰?
毋庸置疑,從他們熔鑄刀劍的材料也能看出來,只能是楊過。
(楊過劇照)
書中明確提到郭靖夫婦用以熔鑄倚天劍與屠龍刀的材料正是楊過送出的玄鐵劍、君子劍以及淑女劍,郭靖夫婦自然會在接受寶劍的當時就將自己的計劃向楊過全盤托出。
同時他們也會將一個重任交給楊過。
三、前因后果
楊過的任務自然不是保管刀劍了,而是護送秘籍,同時也修煉秘籍中的武功,那《九陰真經》與《武穆遺書》多半就是由楊過護送去桃花島的。
畢竟除了郭靖的家人之外,熟悉桃花島上的機關的人也就只有楊過了,同時他也是郭靖最信任的人,經歷了襄陽大戰之后,甚至連一向討厭他的黃蓉都認可了他,他無疑是值得被托付的人。
而後來登場的黃衫女子也能證明這一點,張無忌說過,《九陰真經》中的武功若沒有數十年的積累是難以掌控的,一味地求速成只會害了自己。
而你看黃衫女子的九陰白骨爪如何?
原著道:「黃衫女子一雙空手,周芷若右手鞭,左手刀,卻兀自落于下風。黃衫女子的武功似乎與周芷若乃是一路,飄忽靈動,變幻無方,但舉手抬足之間卻正而不邪,如說周芷若形似鬼魅,黃衫女子便是態擬神仙。」
(張三豐劇照)
顯然,黃衫女子的九陰白骨爪就不是短時間內練成的,仿佛這武功早已在古墓派傳承已久一般,否則她哪來的時間和條件修煉這絕技?這自然是楊過傳承下來的,而張三豐若見了楊過,自然也要行跪拜之禮,畢竟當年他曾得楊過指點幾招,算是楊過的弟子。
不過這也是問題所在,若金庸將楊過後來的故事全部寫出來,難免讓劇情變得索然無味,有時候留下一些懸念,反而是更聰明的做法。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