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為情深義重的好兄弟,魏東亭和康熙帝從小一塊讀書長大,日日相依為命。魏東亭對康熙忠心耿耿,兩人的友誼被認為牢不可破。
然而,這段發自內心的兄弟情誼,在權力的誘惑下逐漸消失。當康熙成為君臨天下的皇帝,魏東亭卻只能任由其擺布。在《康熙王朝》與《雍正王朝》中,魏東亭的不同命運折射出了人性的復雜與殘酷。

一、牢記發小情分,魏東亭全力相助康熙奪權
魏東亭與康熙帝從小便是好兄弟,兩人常常一起翹課,被魏東亭的父親嚴厲懲罰。魏東亭從不怨言,只求康熙好好讀書。兩人情同手足,康熙常說,只有魏東亭才能理解自己。
每一個清晨,天色未明,太陽的第一縷曙光還未灑落在這片土地。
魏府中卻已經忙碌起來,魏東亭提著燈籠,敲響了玄燁的門。「玄燁,起床了,去學堂讀書了!」半晌,房內并無動靜,魏東亭又輕手輕腳地推開門,看到玄燁還蜷縮在被窩里沉睡。
「玄燁,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魏東亭放軟了聲音,輕輕推醒好友。玄燁迷迷糊糊睜開眼,嘟囔著:「天都還沒亮,學堂現在是關著的吧......就不能讓我多睡會兒嗎?」
「快起床!我們可是皇子,要做好表率!」魏東亭催促道。玄燁這才不情不愿地爬起,洗漱完畢后兩人來到學堂。
郝啟正站在講台上等候多時,見兩人終于到來,忿忿地說:「你們又遲到了!玄燁我可以理解,可你魏東亭,怎麼也遲到呢?」

魏東亭老實地低下頭,心說玄燁你看看,老爹又要訓我了。郝啟雖為師長,也不敢對皇子玄燁動粗。只能一板一眼地教育道:「我希望你們好好學習,爭取早日明白作為一個皇子的責任和擔當。」
玄燁心不在焉地應和兩聲,搭著魏東亭的肩膀去了座位。魏東亭無奈地笑笑,決心日后一定按時叫醒玄燁。
然而,這份發自內心的友誼在康熙即位后受到了權力的嚴峻考驗。
索尼與鰲拜先后把持大權,康熙須奪回皇權。此時,魏東亭仍堅守發小之誼,甘愿為康熙辛勤勞作。

康熙秘密建立宮廷護衛隊擒拿鰲拜,全權交由魏東亭。魏東亭身先士卒,終于擒獲鰲拜。然而康熙卻質疑魏東亭部下郝老四被收買,要殺之以儆效尤。魏東亭痛心地為郝老四求情,康熙這才留他一命。
這一插曲預示著感情的變質。魏東亭心中第一次升起懷疑——康熙竟不全然信任自己。然而他很快壓下疑慮,再次輔佐康熙鞏固皇權。

二、權傾朝野,康熙漸忘發小情誼
隨著康熙皇權加強,他對魏東亭的信任與日俱減。
一次,魏東亭奉旨押運數萬兩白銀到軍營支持軍需。
路上遭遇匪徒,護送的官兵幾乎全部死傷。魏東亭憑借機智將銀兩藏匿,才保住了朝廷的財物。這本是件大功一件,當魏東亭回朝復命時,卻被康熙暴怒指責:
「朕聽說運銀的官兵死傷慘重,就你一個人回來了?你怎麼不護銀舍身呢!簡直是有辱祖宗,朕要將你碎尸萬段!」

魏東亭啞口無言,心如刀絞。自己冒著生命危險保住了銀兩,康熙竟然先定罪再調查,毫不給自己留臉面。
待太子胤礽進宮回稟銀兩已運抵軍營,康熙這才尷尬地打哈哈:「原來如此,朕剛才失言了。東亭呀,你可把朕急的,幸好銀兩未丟。」
魏東亭臉上堆笑,心中卻五味雜陳。康熙已經變了,自己在他心中不再是發小,只是工具而已。
另一次,康熙微服出巡,為一市井齟齬惹上歹人,險些被其活活砍死。康熙眼見兇器掄向自己,狠狠給了魏東亭一個耳光,怒吼道:「主子遇險,你都不知道保護我嗎?簡直毫無用處!」
魏東亭愣在原地,半邊臉火辣辣地泛起紅印。康熙分明是想看熱鬧,自己又豈會料到他遇襲?可一聲怒斥,便讓他無地自容。
權傾朝野的康熙漸漸忘卻年少時兩人情同手足的點點滴滴。他開始將魏東亭當作只會唯命是從的工具,而非知己良友。這讓魏東亭心中充滿迷惘與痛苦。

三、死守底線,魏東亭在困境中堅持信仰
魏東亭多次受康熙刁難,卻從未抱怨,因為他深知君臣有別,自己注定難逃被利用的命運。
在《康熙王朝》中,魏東亭得知康熙的儲君人選后,當晚便去世。他始終不解康熙的心思,卻只能帶著疑問離開人世。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正是歲暮季節,萬物凋敝,一片蕭瑟。魏東亭獨自站在廊下,望著枯黃的殘葉在眼前飛舞。
忽然,一位太監來傳皇上有要事相告,請他即刻進宮。

魏東亭有些不解,邁步來到華麗的宮殿。只見康熙滿面笑容地坐在龍椅上,手中捧著一卷畫卷。「東亭,朕這里有重要的東西要給你看看。」康熙神秘兮兮地說。
魏東亭狐疑不定,康熙這般神態已多年未見。他小心翼翼地展開畫卷,只見上書「儲位之詔」四個大字。原來,這是康熙的傳位詔書,里面記錄了康熙認定的皇位繼承人。
「怎麼樣,讓你大吃一驚吧?」康熙挑眉問道。魏東亭確實驚呆了,他萬萬想不到,康熙竟會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傳位。「皇上,奴才萬萬想不到啊......」他喃喃低語。

康熙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還想再統治幾百年之類的話語,魏東亭已然沒有心思再聽。他突然意識到,一個時代正在結束,康熙這個人,也即將與自己漸行漸遠。
「東亭,你怎麼睡著了?」康熙輕聲問道。魏東亭卻已靜靜地閉上了雙眼,臉上還殘留著不解和迷惑。他始終無法看透康熙這個發小,卻只能帶著永遠的疑問離開了人世。
《雍正王朝》中,魏東亭被追繳欠款,自知難脫,仍懷著一絲希望請康熙幫忙。最終沒能等到康熙救援,魏東亭選擇自盡。臨死前,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信仰——主子有難,臣下當以死相救。

這一年,康熙幾次南巡,都借住在魏東亭家中。魏東亭毫無怨言,竭盡全力接待。沒想到一場場南巡卻讓他的家產越來越空虛。本不需要償還國庫欠款的他,因一次爭執竟被追債,家產全部抵債。
「陛下多次來我家借住,自會體諒我的難處吧。」魏東亭暗暗想道。他還特意托了老十三胤祥去求情,奏請皇上網開一面。
然而康熙不為所動,固執地要其還清所有欠款。

魏東亭徹夜難眠,終于在黎明時分做出了決定。欠債還錢是大義,他必須盡快湊齊錢款回饋國庫,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第二日一早,魏府大門緊閉,一片死寂。康熙接到魏東亭自盡的噩耗,久久無法言語。魏東亭為自己赴湯蹈火,而自己對他冷酷無情。一時之間,康熙只覺心中萬箭穿心。

結語
魏東亭與康熙從恩愛的發小到君臣有別,兩人都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
康熙在權力面前失去天真爛漫,變得殘酷無情。魏東亭卻始終堅守著發小情誼,哪怕走投無路還是絕不背叛。
當一個人身處高位,很難保有赤子之心。這是權力的負累與人性的弱點。然而,正義與道德永遠高于一切,這是歷史的定局。
魏東亭的一生,就是一個普通人在大時代風暴中堅持真善美的感人故事。正是這樣的堅持,才給這動蕩時期帶來了一絲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