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媽媽。
寶寶出生后,醫院會做一些諸如采集足底血、聽力篩查等很多檢查項目。
不知道你們還記得不記得有這麼一個流程,寶寶剛出生時,醫院會被要求留個腳底印。
妞妞出生的時候,我看醫生護士忙乎著,擺弄小家伙,簡單清理后,還在一張紙上「拓」下一個小腳印。
當時我還在想,這家醫院真貼心,之前生大寶的時候,也沒見印腳印的流程。
本以為出院會一起讓我們帶回去,誰知道壓根就沒有給我們。
身邊也有一些寶媽朋友說,自己的娃也是「強制性」的被留下小腳印,有的專門有這項費用。
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疑問:醫院為什麼要留下寶寶的小腳印呢?為什麼是按腳印而不是手印?一般大人確認一些信息的時候,按個手指印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這些涂在寶寶腳上的印泥色彩對孩子嬌嫩的皮膚有影響嗎?
帶著這些疑問,我詢問了一個從事婦產工作的同學,她給我說,寶寶出生后留下腳印,是醫院的正規流程,一般醫生護士不會專門給父母詳細說明,但是家長可以了解一下。
從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生根發芽的那一刻起,寶媽、寶爸包括身邊的親人,都會充滿了期待。
想盡早看到寶寶可愛的小模樣,摸摸她的小小手,握握她的小小腳。
隨著寶寶嘹亮的啼哭響徹產房,醫生護士開始為這個新生命做基本的護理,忙前忙后,剪臍帶、做清潔、稱體重,還有,就是不忘留下寶寶的小腳印。之所以這樣做,里面暗藏三個「小秘密」呢。
① 寶寶的身份證明,防止被抱錯
剛出生的寶寶相貌很相似,都是一團皺巴巴的、紅撲撲的小可愛。如果沒有明顯特征,很難辨認。
所以,醫生都會在寶寶的手環上寫上出生信息:性別、體重、名字、爸爸媽媽姓名等。
但是,手環如果不小心脫落,寶寶也很容易被認錯、抱錯。
最保險的就是采集指紋和腳掌紋,因為每一個人的身體紋路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寶寶的小腳底板,紋路十分清晰,這是寶寶獨特的「身份證明」,一比對很容易就辨別出來。
② 醫院留存建檔,避免身份混淆
寶寶出生后留下可愛的「小腳印」,除了是身份辨認外,還是醫院留存檔案的一個重要憑證。
寶寶的腳印可以證明孩子是在這家醫院出生的,是寶寶的一個「病歷卡」信息。后續寶寶有什麼變化,都可以來到醫院進行確認、查詢。
③ 一份特殊的禮物,可以留作紀念
看到一位寶媽分享,自家的寶寶從剛出生、到滿月到半歲,各個重要時期的小腳印,不禁感慨:當初這樣一個小小只,慢慢就長大了。
對于寶媽來說,寶寶出生后的每一樣東西都十分珍貴,出生后的第一張照片、第一次剃下的胎發,百天后抓握的東西,都十分具有紀念意義。
尤其是剛出生時的「足印」,父母好好珍藏,等到娃長大成人后,作為「成人禮」送給孩子,寓意孩子今后腳踏實地、每一步都穩扎穩打,走出一條陽光大道。
萬語千言、盡數其中。寓意非常美好,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精神財富。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庭的儀式感。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后,看到小時候留下的東西、拍過的照片、穿過的小衣服,都會覺得新鮮又有趣。
這無形中也是往家庭的親子賬戶里「存錢」,存夠一定的情感儲蓄,在日常的消耗中,才能不會消失殆盡。
很多寶媽會有疑問,平日我們需要在紙上簽字畫押、確認某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按手指印,為啥寶寶是印腳底印呢?
這是因為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小手抓握的比較緊,一般很難完全給她鋪展開,如果強行掰開,寶寶的手部還會受到傷害。
而且手部的紋路比較輕淺,也不容易拓印。
相比較而言,寶寶的小腳丫小小的、很可愛,也容易收集采集。
另外,新生兒小手不安分,如果涂上印泥油,寶寶不小心吃到嘴里,剮蹭到皮膚上,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記得妞妞半個多月的時候,有兒童攝影的上門拍照,說送一個「手印」畫框,結果怎麼都拓印不上去,折騰了好久,還是輕易的拿起妞妞的小腳丫,一下子就采集好了。但是手上沾染了很多印泥油,清理了好久才消除掉。
另外,腳印會留「男左女右」嗎?其實,左腳和右腳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主要是醫生操作方便,一般會采集右腳腳印。
寶寶成長的每一步都備受親人關注的目光,看到一些有心的父母,在相同的場景下,定期追蹤孩子的身高、體重、相貌等等變化,給孩子留一份紀念。
和孩子朝夕相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忽略掉孩子身上的一些小變化,變得習以為常。
如果養成定期記錄的習慣,再翻閱回顧的時候,也會驚喜的發現,原來現在這個叛逆的、有點不聽話的小小少年,也曾經是個軟軟糯糯的小可愛啊。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一個相伴滋養的修行。孩子用他們漸行漸遠的背影告訴我們:不必追。
但是,孩子背后永遠黏連的都是父母關切渴望的目光。
你家寶寶出生時,在醫院留下小腳印了嗎?
豆芽媽媽,上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中級經濟師,心理咨詢師,專注兒童心理與成長。
喜歡我的內容,關注我,持續和您分享、交流家庭教育類干貨知識和育兒故事。
育兒路上,一起走、不孤單。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