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早的人類是什麼性別?還是從一開始就是一男一女搭配好的?或者是先有一大堆女性出現,或是先有一大堆男性出現,那如果是這樣,這些同性人類又如何繁殖后代呢?
想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首先要從生命的起源說起。
想象一下,46億年前的地球,除了沙塵滿天和一望無際的海洋外,一無所有的星球,就像現在的火星一樣,但是,有一種神奇的生物改變了這一切——它就是藍綠藻。
它住在海底,用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變成能量和氧氣。氧氣的出現,讓地球的大氣層發生了變化,形成了臭氧層,抵擋了太陽的紫外線,保護了地球上的生命。這些生命,就是從海洋里誕生的。
這些藍綠藻是最早的單細胞生物,依靠光合作用攝取營養,它們不分男女,自己就能從一個分裂成兩個單細胞生物,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無性繁殖。
但無性繁殖最大的缺陷就是完全無差別復制,無法進化或優化,于是這種小家伙一直以這副模樣生存了20多億年。
除了藍綠藻,現在在我們身邊依然活躍著一些無性繁殖的生物,比如海星,通過裂變生出另一只一模一樣的海星。水螅,通過剪斷生長觸手,成為新的個體。還有一種最微小的浮游動物生物水蚤也是屬于無性繁殖。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我們熟悉的生物也存在無性繁殖。比如蜜蜂,雌蜂在受精卵中出生,而雄蜂則是通過無性繁殖出來的。
再比如說孤雌生殖的一些軟骨魚類,包括鯊魚、鰩魚,這些雌性魚類長期與雄性分離時,被逼無奈,會出現無性繁殖,生出來的后代則只會遺傳母親的DNA。
還有墨西哥鞭尾蜥,其獨特之處在于它們可以無性繁殖,但仍會代代相傳地保持 DNA 變化。
不難看出,目前還生存著的無性繁殖生物中,低等類型的還保持著這種一成不變的繁殖方式,而較高等的生物,都會優先有性繁殖,同時兼具無性繁殖。
當然,我們的單細胞生物藍綠藻似乎也不想再一成不變的生存下去,開始出現一些「比較聰明」的單細胞生物。
它們發現可以和別的單細胞的生物合作,把自己的一部分物質給對方,對方也把自己的一部分物質給自己,然后再分裂,這些物質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染色體。
草履蟲繁殖
它們可以在分裂時互相交換,產生新的組合,這樣就增加了基因的多樣性,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這就是有性繁殖的雛形。
但這時也還是不分男女,因為
有性繁殖的前提是細胞的結合,確切的說就是精子細胞與卵子細胞的融合,而這只是叫做互相交換物質。
人類能找到的最早的男女分化是在10億年前,在澳大利亞中部的苦泉燧石中,科學家們就發現有植物的細胞可以分裂出四個小細胞,這就是孢子。
它們可以在空氣中飄散,遇到合適的地方就落下,發芽,長成新的植物。這些孢子有的大有的小,大的叫卵子,小的叫精子,它們可以互相結合,形成新的細胞,這就是有性繁殖的真正開始,這時才真正分出了雌雄性別。
那個時候植物和動物還沒有嚴格的區分,都是一些多細胞的生物,它們的一些細胞開始有了不同的功能,比如有的能看東西,有的能感覺到接觸,有的能生孩子,這就是眼睛、皮膚、和生殖器官的雛形。
距今約4.85億~5.42億年前,地球進入寒武紀時期。寒武紀的生物,大多是沒有脊椎的海洋動物,比如三葉蟲。
它們在很短的時間里,快速的繁衍和演化,形成了地球上各種各樣的動物類別。這個過程,就叫做「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啟了地球生物的演進之旅。
把地球生命出現的歷史縮短為一整天
在這場寒武紀的時代大變遷時,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叫做「云南蟲」的小魚,據說這就是人類最早的祖先,它有一根軟骨的脊椎,是脊索動物的一種。
至于它們如何繁殖,科學家們猜測,可能是雌魚在水里放卵,雄魚在水里放精,讓它們在水里碰撞,這叫體外受精。雖然是有性繁殖,但其卵子和精子大小都差不多,很難分辨清楚誰是雌性誰是雄性。
寒武紀之后的
奧陶紀,氣候溫暖,海水遍布大地,海洋里的生物更加豐富和多樣,比寒武紀還要壯觀。這個時期,出現了最早的脊椎動物,比如淡水無顎魚和星甲魚。
一些原始的魚類進化出了肺,漸漸的可以在陸地和水中兩棲,比如四足目就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有脊椎魚,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陸地生活,不再依賴水中呼吸,有科學家認為,它們就是最早人類(哺乳動物)的祖先。
它們衍生出了新的繁殖方式,就是雌性和雄性的交配,使卵子和精子在體內相互融合。
動物交配的方式我們基本都知道,在生物學上也有一個十分形象的名稱,叫做「抱對」,也就是雌性與雄性互相貼合抱在一起,進行精子與卵子的互換。這種抱對的體位,也能夠大大增加雌性受精的幾率。
青蛙抱對
奧陶紀末期,一束強大的伽馬射線從6000光年外的太空射向了地球,打穿了大氣層,破壞了臭氧層,讓紫外線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
殺死了至少60%的生物。這是地球上第一次生物大滅絕。
從那以后,地球上又發生了四次生物大滅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恐龍大滅絕」。這次滅絕,讓恐龍和其他大型動物,以及很多植物都消失了,只有哺乳動物和鳥類,幸存了下來,成為了新的主宰。
恐龍的滅絕,給了哺乳動物一個機會,讓它們可以發展和分化。在接下來的6600萬年里,哺乳動物將不斷的進化,猿類就出現了,而也就是這個時期,有了真正的男女區別。
經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后,現代人類的祖先智人出現了,他們開始使用復雜的工具,善于捕獵,并用畫畫的方式做日常記錄,直到距今4萬年前,晚期智人(新人)代替先前的智人。
此時它們的形態已經越來越接近我們現代的人類,褪去了毛發,開始出現語言,并建立了社群和階級制度。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說智人是現代人類的祖先,那麼第一個出現的智人是男的還是女的?
自盤古開天辟地后,女媧就開始了造人事業,她用泥土開始仿照自己的樣子,捏出了一個個小人,放到大地上讓她們自由的玩耍。看著這些小人可愛的樣子,女媧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的。
她非常依賴這些小娃娃,但是這些小娃娃似乎十分脆弱,活不了多久就都統統死去了。女媧很傷心,為了造出更多的娃娃,她直接上大招撒泥成人。
然而,這樣她還是覺得很累,于是開始分別制造男人和女人,讓他們互相結合,生出更多的人,從此人類繁衍生生不息。
這是我國關于造人的神話故事,這個故事描述出女人其實是最早的人類,也是創造者
,不難看出,在歷史上我國也曾崇尚母系社會,而女性在當時是享有崇高的地位。
而在西方關于造人的故事卻是另一個版本,上帝耶穌用六天的時間創造了天地萬物,最后一天,用泥土造了一個男人,叫亞當,把他放在了伊甸園里,讓他管理一切。
可是亞當很寂寞,沒有伴侶,上帝就從他的肋骨上取下一塊骨頭,造出了一個女人夏娃交給了亞當。
這個故事明顯出現于父系社會,男人是造物主,也是最早出現的人類。相比之下,這個故事比起我們女媧造人的故事要晚了很多,由于沒有經歷過母系社會,在西方人眼中,男權至上,包括到現在,出嫁的妻子還要冠上夫姓。
但故事畢竟是故事,首先按照進化論來看,人類不可能是一個一個被創造出來的,如果只是單一的男女,是無法進行長期繁衍計劃的。
所以,他們一定是一個大群體經過共同的進化而來,這其中有男有女,促使種群逐漸擴大,成為地球的主宰者。
就好像雞生蛋蛋生雞的道理,雖然母雞生蛋,但沒有公雞的幫忙就不可能成功孵化出小雞。當然,也有人說,一個群體中,總會有第一只雞出現,哪怕只是相差0.0000001秒,也算是出現的第一只雞。
那麼,對于人類來的祖先來說,也應該會有那個相差0.0000001秒的第一出現,那這個人是男還是女呢?
科學家表示,對于第一個真正意義上是男還是女,這個答案還是「未知數」。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最初的人類祖先,可能就能夠得知答案?所以人類還在繼續探索,也許有一天,就能夠揭開這個謎題。
參考資料:地球上本來沒有人,那第一個男人和女人是怎麼誕生的?地外文明產物、猿類進化,人類咋來的,地球上第一個人是男是女?12種無性繁殖的動物智人地球上第一個男人和女人是如何誕生的?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