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孩子的面相就知道孩子的精神面貌和內心狀態是怎樣的?有的孩子一臉陽光,眼神明亮,性格開朗,做事積極主動;有的孩子表情憂郁,性格內向膽小,沒有朝氣。
孩子的表現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平時不注意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和行為處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們的差距就在這無聲無息中拉開。
1、接受孩子某一方面的普通
孩子不可能每個方面都獲得特別優秀的成績,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現得普通,家長可以想辦法去彌補這個短板,盡力就好,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欲速則不達。
如果孩子實在達不到理想的程度,也不要埋怨孩子笨,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換位思考,想想自己在某個方面可能是弱項,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重要是努力的過程和態度。
比如孩子當上班干部,祝賀孩子,能夠鍛煉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如果哪一天孩子的班干部被老師撤掉,也要祝賀孩子,因為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失就有得,讓孩子更理性清晰地了解自己,增加抗挫折能力,這是人生的財富。
2、喋喋不休地講道理
有些道理需要給孩子講,但不需要每天講多遍,嘮嘮叨叨,孩子知道媽媽說得對,但是天天聽,聽煩了,就不愿意去做了。與其喋喋不休地講道理,不如直接去做。
想讓孩子多做題,不用在孩子面前天天說「刷題,刷題。」直接買來試卷讓孩子做,如果有時間家長可以先預覽一遍,根據孩子平時的學習情況,把孩子會的題型篩選出來,重點選那些孩子不熟的題目,易錯的題目,讓孩子做,節省孩子時間。
3、抱怨生活
成年人背負著很大的壓力,來自生活,來自職場,來自家庭等等,如果在孩子面前總是抱怨這,抱怨那,
說些負面的話語,讓孩子背負很大的心理壓力。
「媽媽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不好好學,對得起我嗎?」「你奶奶重男輕女,因為你是女孩,從小不管你。」「你爸爸就知道整天在外面,也不回來,只讓我一個人照顧家庭和孩子,這家沒法過了。」
媽媽在這個家庭里的確付出了很多,如果換成積極的思維角度去考慮,生活就顯得沒有那麼糟糕。
做全職媽媽,如果是自己主動的選擇,的確可以更好地照顧到家庭和孩子,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一個人管孩子是很辛苦,卻能避免教育上的分歧,如果媽媽有很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孩子會更出色。
不要讓家里成為「情緒垃圾場」,這種消極的家庭氣氛也會影響到孩子,眼里無光,充滿悲觀。嘴角上揚,臉上洋溢著笑容,生活就會很快樂。
寫在最后
賦予孩子積極的正能量,生活很苦很累,只要我們心里有陽光,努力辛苦工作生活,成為孩子的榜樣,無論怎樣,都不喪失對生活的希望,不說消極的話語,多鼓勵肯定孩子。
告訴他,無論別人如何看你,你永遠是父母最愛的寶貝,給孩子最大的底氣和愛的滋養,孩子活得通透樂觀,心中有愛,眼里有光。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