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那些躍馬舞刀挺槍,沖鋒陷陣,搴旗斬將之猛將,每常令人血脈僨張,崇拜不已。其實所謂戰伐征付,有攻有守,而那些堅守孤城,䇄然不傾之名將,比之摧堅陷敵之名將,論功比美,不遑多讓。
霍峻是湖北枝江人,以中郎將從劉備入蜀。劉備還攻劉璋,以霍峻留守葭萌城。漢中張魯遣楊帛勸降,被霍峻嚴詞拒絕。成都劉璋卻遣扶禁、向存率兵萬余圍攻葭萌,當時城中守兵僅數百人,霍峻堅守一年之久,孤城不傾。又攻其無備,伺機出擊,大破劉璋軍,斬殺向存。劉備定蜀,嘉霍峻之功,拜為裨將軍、梓潼太守。
曹仁
曹仁是安徽毫州人,曹操從弟,為將嚴整奉法令。以征南將軍,假節,駐守樊城。關羽出兵北擊襄陽、樊城,曹操令于禁、龐德率七軍救援,漢水漲溢,七軍皆沒。關羽乘船攻城,形勢岌岌可危。曹仁聽從滿寵之言,堅守待援,與將士盟誓,與城共存亡。
終于徐晃援兵從外圍進攻,樊城解圍,擊退關羽。拜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諸軍事,封陳侯,官至大將軍,遷大司馬。享年56歲,謚號忠。
文聘
文聘是河南南陽人,歸降曹操,為其倚重,授江夏太守,典北兵,委于方面重任。吳主孫權率五萬之眾圍攻石陽,情勢危殆,文聘堅守城中,孫權屢攻不下,駐扎二十余日,無奈解圍撒軍。文聘乘勢領兵出城追擊,大破吳軍而還。文聘在江夏十數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而敵不敢犯境。官至后將軍,封新野侯,去世后謚號壯。
朱然
朱然是浙江安吉人,以勇烈聞。從呂蒙襲荊州、擒殺關羽,以功拜昭武將軍。
呂蒙去世后,代呂蒙鎮守江陵。夷陵之戰,與陸遜合力大破劉備,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而魏國趁機派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率兵圍攻江陵。張郃引兵擊破江陵外圍之吳將孫盛所部,孫權又遣潘璋救援,依然失敗,使江陵內外隔絕。朱然激勵將士死守半年,魏軍未能攻克,無功而返,此役朱然名震敵國,進封當陽侯,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備受孫權親重禮遇,享年68歲。
郝昭
郝昭是山西太原人,鎮守河西十余年,民夷畏服,拜雜號將軍。曹真料諸葛亮不久必進攻陳倉,以郝昭、王生守陳倉,并修筑陳倉城。諸葛亮率大軍出散關,圍陳倉,讓郝昭同鄉靳詳勸降不成,遂下令攻城。郝昭以一千余兵,拒蜀兵數萬之眾,堅守二十余日,此時曹真所遣費曜援軍已至,諸葛亮只得撤軍。戰后,魏明帝下詔褒獎郝昭,并賜爵關內侯。
王平
王平是四川渠縣人,自漢中之戰歸降蜀漢,戰街亭、守南圍,官至鎮北大將軍,封安漢侯,代吳懿守漢中。魏國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余萬進攻漢中,前鋒已至駱谷。于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王平遣軍據興勢拒敵,自為后拒。而蜀漢大將軍費祎率援軍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終于被擊退。當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王平在北,各守一方,咸著名跡,號平安三侯。
張特
張特是河北涿縣人,為諸葛誕麾下牙門將,毌丘儉取代諸葛誕,以張特屯守合肥新城。吳國太傅諸葛恪率領大軍合圍合肥新城,張特與將軍樂方率三千之眾死守九十幾天,城池將陷,情勢危急之際,張特以緩兵之計詐降,并送上印綬。吳軍停止攻城,而張特趁機連夜修好城墻,隔天告訴吳人:「我但有斗死耳」。吳軍晝夜攻城不克,諸葛恪自知失計又恥于攻城不下,無奈軍心渙散而魏軍援兵云集,只得撤圍退兵。此役之失利,引發吳國內亂,諸葛恪一世英名,折戈無名小卒之下,回國后終于在政變中被殺。
張特以功遷雜號將軍,封列侯,授安豐太守。
羅憲是湖北襄陽人,早有令名。在朝方嚴不撓,被貶為巴東太守。曹魏伐蜀,羅憲奉命率二千人留守永安。吳國聞蜀漢敗亡,以盛曼、謝詢率軍水陸并進,名為救援,實欲吞并。羅憲乘夜出兵,擊破吳軍,回城固守,并舉城降魏。後來益州遭鐘會之亂,百城無主,吳國有兼并蜀地之志,以步協率軍西征,羅憲出兵阻擊未能成功,遣使突圍北上求救,并主動出城交戰,大破步協。
吳主孫休大怒,又遣陸抗率三萬人增援,會合盛曼、步協、留平圍攻永安。羅憲整冶鎧甲,砥礪將士,堅守半年多,救兵未至,有人勸其南出牂牁、北奔上庸,羅憲不為所動。後來魏將胡烈率軍進攻荊州重鎮西陵,吳軍因深入腹地受脅,遂引軍撤回,自此永安解圍。羅憲保全一方,舉城內附,以功遷冠軍將軍、假節,封西鄂縣侯,去世后謚號烈。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