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女人是好看還是難看?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去爭論,因為美和丑是因人而異的。同樣一件物品,有人覺得它很不錯,是寶貝,有的人卻認為它很普通,不值得一看。對于人來說也是類似的道理:一個人好看不好看是相對的,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評價人家美不美。
并且,不同人的感覺也不一樣,正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匈奴的女人美不美,要看當時的匈奴男子他們是什麼想法了。
漢朝在前期的時候,和匈奴相比是處于劣勢的一方,因此漢朝不得不與匈奴進行和親。但我們可以發現,在與匈奴和親的歷史中,都是漢朝把人嫁過去,沒有出現過匈奴女子嫁過來的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1、開啟漢匈和親的白登之圍
漢朝和匈奴的和親,是由劉邦與冒頓單于發生的白登之圍開始的。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劉邦稱帝后封了很多人做諸侯,韓信就是其中之一。原先的時候,韓信獲封國于潁川一帶,但後來劉邦覺得潁川一帶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萬一要是韓信叛變,后果不堪設想。
于是劉邦就以抵抗匈奴為理由,把韓信的封地遷到了太原郡,之后韓信又自己申請調到馬邑。韓信在與匈奴的多次對戰中,敗多生少。公元前201年,匈奴的冒頓單于親自帶領10萬大軍攻打馬邑。韓信與其交戰了數次,沒想到好的辦法來戰勝冒頓單于,只好多次派使者去向匈奴求和。
韓信這樣的舉動,引起了劉邦的懷疑。劉邦懷疑韓信想要暗通匈奴,就給韓信發了封信去責備他。韓信想來想去,擔心自己會被誅,便跟匈奴商定一起攻打漢朝。面對這樣的情況,劉邦只得親率32萬大軍,出征匈奴,同時鎮壓韓信的叛亂。
剛開始,劉邦的進攻還是比較順利的,但就是因為戰役太過順利了,讓漢軍產生了輕敵的思想。冒頓單于在白登山一帶設下埋伏,想要一舉圍殲劉邦。
劉邦中了匈奴的埋伏,被圍困在白登山。漢軍多次想要突圍,但都沒有成功。此時的漢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十分的無助。無奈之下,劉邦采取了與匈奴議和的政策,答應送匈奴大量的糧食、茶葉、絲綢,并把皇室的一名女子作為公主嫁給冒頓單于。
自此,劉邦認識到現在的漢朝還不是匈奴的對手,不能正面和匈奴硬碰硬,只能先采取和親的方式讓大漢朝休養生息。白登之圍,正式開啟了漢匈和親的歷史,一直到漢武帝大規模反擊匈奴前,和親一直被用來作為是籠絡匈奴的主要手段。
2、漢皇為何不想要匈奴女子?
理論上,和親是漢匈雙方一起做的事情,正常漢朝嫁女子過去,匈奴也要嫁女子過來。但實際上,幾十年的時間里,都是漢朝女子嫁過去,沒見過匈奴女子嫁進來。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原因是漢匈女子的差異。匈奴人和漢人不一樣,漢人是農耕經濟,吃的是五谷雜糧,而匈奴人是在廣闊的大草原中長大的,作為游牧民族的他們,更多的是吃肉。
匈奴人長期在馬背上生活,他們的皮膚和漢朝人相比普遍比較粗糙,身材也比較壯大。而漢朝的男人喜歡的是嬌小溫柔、皮膚白嫩的女子。這樣的差異,讓漢朝皇帝面對匈奴女子時沒有多大的興趣。
另一個原因是漢朝皇帝有些看不起匈奴女子。匈奴的生活條件和漢朝地區比惡劣很多,他們的文明程度沒有中原地區高。
因此,匈奴對于中原地區是很向往的,他們以能夠取到漢朝人為榮。
在匈奴,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甚至老爹死后,他的女人可以被當做是物品被兒子給繼承。漢朝的文明程度比匈奴高,皇帝自然不愿意娶地位低下的匈奴女子為妃了。如果娶了匈奴女子,不就表示自己比不上野蠻的匈奴人嗎?這對于漢朝皇帝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漢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是有原因的。在經歷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后,漢朝逐漸的強大起來,到漢武帝時漢朝開始了對匈奴的反攻。那時候的和親,就不是之前的求和了,而是表示漢朝對匈奴的恩惠,并在和親的過程逐漸將匈奴漢化。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