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爭,不炫,從無奢望,安于平淡。如果說年輕時的她可以倚仗容貌獲得皇帝的寵愛,那麼在佳人輩出的后宮,想要長久俘獲皇帝的心,靠的就是她的性格與智慧了。這在妃嬪眾多的康熙看來,她是極好的品性。
那麼,恭謙智慧的這個女人,深得康熙稱贊,為何卻與兒子雍正的關系很僵呢?這還得從烏雅氏入宮說起。

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其父威武為護軍參領。
清制規定,凡滿族八旗滿13歲的官家女子,必須入宮參加每三年一次的選秀。烏雅氏入宮時,剛剛十三歲,她入宮后只是個侍妾。
侍妾在清朝皇帝身邊地位最為低下的,不在妃嬪之列。在紫禁城中,她們的命運如何,全靠老天爺給的福分。
但烏雅氏是幸運的,不僅被皇帝寵幸,還幸運地遇喜,并為康熙生下四阿哥胤禛。二十歲的烏雅氏也因此被康熙封為德嬪。
因為身份卑微,烏雅氏沒有資格撫養皇子,于是胤禛一出生,便交由貴妃佟佳氏撫養。
佟佳氏是康熙皇帝的表妹。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康熙擔心自己克后,一直未立新后。但佟佳氏一直以副后的身份統攝后宮,身份尊貴,備受榮寵。
胤禛是幸運的。如果留在母烏雅氏身邊,即使身為皇子,地位也是卑賤的。當時大皇子和三皇子都被養在宮外,只有他被養在宮中,并且由尊貴的皇貴妃撫養,這在無形中抬高了他的地位,他自然也會得到康熙更多的關注。
從地位上來講,自己的兒子能由貴妃撫養,那是他的福分;可血緣呢?母子之情呢?這天然的聯結,怎麼能說斷就斷?

后宮里卑微的女人,在任何事上,都是毫無資格的,包括撫養自己的孩子。烏雅氏平常根本沒有親近孩子的可能,只有在皇家的慶典上,才能看上一眼。
想要自己撫養孩子,必須提高自己在后宮的地位;而欲提高自己在后宮的地位,就一定要得到皇上的寵愛。
后宮佳麗三千,康熙又是多情之帝,想要獲寵,最重要的條件當屬容貌與性情,當然,運氣同樣重要。
烏雅氏雖出身寒微,但貌佳,性情率真又溫淳。縱使康熙閱人無數,也每每回味久長。如此,烏雅氏獲得了康熙的盛寵。 之后被冊封為德嬪。
接下來,烏雅氏開啟生娃的模式。

康熙二十年,烏雅氏誕下皇六子胤祚。生下六皇子后,烏雅氏又被冊封為德妃。
康熙二十一年,烏雅氏誕下皇七女(同年殤)。
康熙二十二年,烏雅氏又誕下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
這一年,皇貴妃佟佳氏誕下皇八女,這是佟佳氏一生中唯一的親生骨肉。但福祿壽命皆為天定,八皇女未及滿月便殤逝。
佟佳氏哀痛不已。從此以后,佟佳氏膝下再無所出。正是如此,佟佳氏對胤禛更加疼愛,說「視為己出」也不為過。
雖然佟佳氏不是皇后,但卻是中宮的實際掌權者,也是眾皇子的嫡母,她的尊貴身份,讓胤禛有了十足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他不是皇貴妃所出,但卻可以憑著皇貴妃的撫養抬高自己的地位。
此時的德妃烏雅氏,反而成了親生兒子胤禛生活中的一個局外人。每一次的皇家慶典,胤禛待她都是畢恭畢敬,請完安后便立刻緊隨佟佳氏。烏雅氏本來便是直率倔強之人,見親生兒子視自己如同毫無血緣關系之人,難免失望,繼而心冷。
康熙二十五年,烏雅氏生皇十二女。兩年后,烏雅氏生皇十四子胤禵。此時,烏雅氏已二十九歲,在清后宮有所生育的妃嬪中實屬「高齡」。
康熙二十八年,皇貴妃佟佳氏生病,胤禛每日都在為養母祈福。宮中各妃嬪前來探望,無不稱贊他孝心可嘉。唯有生母烏雅氏,疼惜不已。
烏雅氏故意與其他妃嬪錯開給佟佳氏請安的時間,偷偷讓胤禛起來,注意身體,胤禛只是冷淡回一句烏雅氏明顯感覺到一種拒絕與疏遠。

自登基,康熙立過兩位皇后。第一位是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位是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因為都先后離世,讓康熙認為自己「克后」,于是一直未再立后。
雖然佟佳氏在康熙二十年就被晉封為皇貴妃,以副后之名統攝后宮,但直至她病重,整整八年,都沒有被冊封為皇后。
聽御醫的稟報,佟佳氏不行了,康熙當即就將佟佳氏封為皇后。一為了卻佟佳氏的心愿;二是給佟佳氏沖喜。
佟佳氏的去世,對年少的胤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俗話說:「生恩不及養恩大」,胤禛雖每天到永和宮給烏雅氏請安,日日請安,日日見烏雅氏懷抱十四阿哥胤禵親昵不止,而對于他的請安,烏雅氏只是淡淡地回一句:「免了,四阿哥。」
烏雅氏從一名官女子晉升到德妃,僅用八年時間。在康熙著名的「四妃」中,烏雅氏出身最為卑微,但生育的兒女最多。如此看來,她是個不簡單的女人。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失寵,被康熙廢除他的太子之位。之后眾兄弟覬覦皇位,引發了「九子奪嫡」。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康熙的兒子們各用其計,各展其能,以望得到皇位。對于兒子們的爭權奪利,康熙很是反感,但又沒有辦法制止。他注意到了整日閉門不出的四阿哥胤禛。在這個兒子身上,康熙看到的是與他母親一樣的低調謙恭,淡泊明志。
康熙時不時地考察他,胤禛都做出了令康熙滿意的解答。胤禛自然也就成了康熙繼承人選。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崩于北京暢春園,終年六十九歲。而胤禛繼承了皇位。
自古以來,沒有哪一個妃子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兒子做了皇帝,自己便是后宮的頂級人物皇太后了。但烏雅氏不。是的,她從來不看好這個兒子,甚至認為皇位得非所人。
「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是夢想所期。」
在她看來,這個生下來便離開自己的兒子,除了浮于禮節性的尊重,他對自己并沒有多少感情。
烏雅氏對雍正為帝的反對,先是以殉死表現出來。康熙崩逝后,烏雅氏悲痛萬分,拒不接受雍正繼位的事實,她明確表示要隨康熙而去。

雍正跪在烏雅氏面前苦苦哀求,甚至痛哭流涕。烏雅氏毫不動搖,仍堅持殉死。
直至雍正說愿與母親一起死。她才不得不答應雍正不再殉死。 因為烏雅氏知道,她這是不能擔負的責任。
雍正登基前,應先到皇太后處行禮。然而,烏雅氏一身孝衣,端坐宮中,冷冷地說:「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帝,不但我不敢想,夢中亦不思到。」
最后雍正親自出馬,苦苦哀求,烏雅氏才勉強答應。
之后,烏雅氏拒絕移居太后寢宮寧壽宮,一直居住在永和宮。雍正奏請多次,烏雅氏始終無動于衷;烏雅氏拒絕皇太后徽號,理由是先帝尚未入葬。

烏雅氏和雍正都知道,造成他們母子關系寡淡甚至不睦的原因,除了雍正自小未在烏雅氏身邊外,還因為一個人。這個人,是烏雅氏最為疼愛的兒子,雍正的親弟弟,康熙的第十四子胤禵。
康熙去世第二天,雍正即下令沒收胤禵與康熙往來的所有奏折和家信,嚴防胤禵帶這些入京。
這件事令胤禵十分悲憤。到達京城后,他在景山壽皇殿拜謁康熙靈柩時,不肯對雍正下跪,甚至怒斥拉他上前的侍衛。正在氣氛尷尬之時,康熙的八子胤禩對胤禵說:「你應該下跪。
」
此話一落,胤禵寂然無聲地跪下了。這一跪,令雍正更為不快:你我一奶同胞,且不說我是你親哥哥,我更是當今皇上,對皇上你憤而不跪,胤禩一句話,你便無聲下跪。

此后,胤禵被雍正軟禁于景陵讀書,烏雅氏至死也未能與胤禵再見。
烏雅氏倔強,不肯求情;胤禵倔強,不肯求饒;雍正倔強,不肯念情。母子三人,皆性情剛烈,所謂母子情、手足情,都成了皇家的犧牲品。
雍正元年,烏雅氏患病。雍正始終在旁守護,親視湯藥,晝夜無間。但烏雅氏還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
有人說,因為烏雅氏不滿雍正軟禁胤禵,使他們二人不得相見,怒而撞柱致死;也有人說,烏雅氏想在康熙入葬之前死去,以便與他合葬。
無論如何,這個由一個官女子當上皇太后,卻不接受皇太后封號、不肯搬入太后寢宮的女人,她的暴病而亡,成了秘密。
其實,造成雍正和烏雅氏關系糟糕的,應該是他們執拗的性格,一個從不喜于色,一個失望心冷。一是烏雅氏對小兒子胤禵偏心,使得她和雍正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加上雍正繼位后,她的各種作,加劇了二人關系不可挽回的地步。烏雅氏因十四阿哥胤禵被雍正軟禁而郁郁而終。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