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們必須給我在北京買套房子,否則我就不上學了」!
這是遼寧當年那個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的「神童」張炘煬在論文答辯前夕對父母撂下的話。
此時老兩口心里的難受溢于言表,不僅不想讓兒子和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更不想說出自己沒錢買房而讓兒子失望,于是老兩口咬咬牙,編出了一個彌天大謊,才使他成功完成學業……
那麼這個神童是怎麼成為神童的?而他又為何執念于在北京買房?
現在多年過去,傳言當初那個被捧上天的「神童」,已經落得凄涼的下場又是怎麼回事?
1995年的夏天,在遼寧省小縣城的一個普通家庭里,有一個男嬰呱呱落地,取名張炘煬,咱也不知道當時天空有沒有異樣,反正這個男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稱為是「文曲星」下凡了。
因為他不僅天賦異稟,更有別于常人的細膩情感與創造力。
據說,他在別的嬰兒還只會玩著各種各樣的玩具,咯吱咯吱傻笑的時候,他就已經拿起家里收藏的書,開始有模有樣的翻閱著了。
當時,他的父母也都以為孩子只是看著玩,沒有在意,可是在張炘煬兩歲那年,他的爸爸驚奇的發現,張炘煬竟然先自己一步念出了書本上一個生僻字。
之后半信半疑的對小小的兒子進行測試,沒想到剛2歲,就已經達到千字的詞匯量。
父母二人欣喜若狂,他們沒想到自己一個是小地方的公務員,一個是小學的老師,何德何能會生下這個「小神童」。
也有人說可能是因為他爸爸張會祥也是個埋沒的人才,當年也是個學霸,在1990也曾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的第一屆MBA班,可是因為家里貧困,根本無力承擔他一萬五的天價學費,所以張會祥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兒子是來還原來了。
可不管怎麼說,此后,他們抱著千萬不能埋沒了這個孩子的初心,開始盡自己全力讓他經受最好的教育……
可能,張炘煬的父母倆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所以在一種我都是為了你好中迷失而不自知。
當年本著不要浪費他這種與生自來的天賦,而在張炘煬本該和同齡孩子一樣在大自然里瘋跑瘋玩時,他們已經給他安排系統的訓練,逐漸開發他的大腦。
在父母細心的培養下,加上兒子聰慧的頭腦,還沒上學的張炘煬已經遠遠把同齡人甩在了身后。
于是,張會祥就想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如早早把兒子送到學校進行系統的訓練,于是在2000年,也就是張炘煬5歲那年,他就托熟人把兒子送進了當地一所小學。
可是剛進學校沒多久張炘煬就感覺到學校的學習進度太慢,一節課就能學習完的知識點,老師卻要花好幾天去反復講,習慣了一目十行快速學習的他,適應不了學校的方式。
所以,他就開始利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接受能力以及速度都是十分驚人。
小學六年的學業,他僅僅用了2年就完全吸納,可能這還是他沒有盡全力的情況下,在張炘煬七歲那年,因為小升初的考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直接破格錄取到當地一所重點國中。
小學的知識算是入門,但是國中的知識可是進階版的,這時張炘煬在看到自己遠超同齡人后明顯有些飄飄欲墜,他覺得可能自己不學都比別人強,可是現實卻狠狠的打了他的臉。
上課睡覺,下課看課外書的他一到考試時,成績一落千丈,這時他才明白原來天才是靠百分之30的天賦加上百分之70的努力。
所以張炘煬開始發奮圖強,3年國中知識他用了2年把它全部學會,這時就迎來了他再一次的跳級之路。
而這次跳級不是去上高一,而是直接進入了高中的大學聯考沖刺班。
這在當時乃至現在都是一個傳奇般的存在,別人這個年紀還是小屁孩一個,在小學的校園里迷茫的時候,他卻已經來到了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張炘煬9歲這年,他自知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所以他像班里其他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樣,努力備戰大學聯考。
一年后,也就2005年,一個瘦小的小孩如約出現在考場外,令所有人震驚,就在萬眾矚目的目光中10歲的張炘煬參加了大學聯考。
他絲毫不怯場,穩定發揮,最終考出了505分,超出了河北二本分數線50分,如果你認為這個分數也不是很高呀,還以為「神童」能考個滿分呢。
可是大家要弄清楚,他是「神童」毋庸置疑,但他不是「神仙」一個10歲的小孩子,這個分數就足夠讓所有人自豪了。
之后,父母并沒有讓他復讀,往更高的學府努力,而是隨波逐流,接受了天津工程師范學院,這一年他也成為了史上最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因為年齡過小,可以說除了學習,在生活上一竅不通,所以在學校上學的時候張炘煬的父母一直跟在身旁,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張炘煬也努力的融入大學生活,這段時間他過得輕松且愜意。
很快3年過去,這次他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向著更高的台階邁進,當時學校教授針對他這種特殊的情況給出的建議是,在德國有所高校,專門有針對天才的培養,那里可能更適合張炘煬的發展。
但是當時有一個客觀因素存在,就是當年張炘煬只有13歲,但那所學校最低的入學年齡只接受14歲,所以需要等一年才能去,學校的老師都在勸說他們不要著急。
可是他們一家卻認為這一年實在是太耽誤時間了,沒必要等。
所以同年張炘煬成功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而這一次的求學之路,卻沒有之前那麼順利,隨著步入大城市,且是一所知名的「211」名校,他的青春叛逆期也如約來到……
來到這里,張炘煬的心智逐漸成熟,他意識到了如果讓父母一直跟著自己,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被議論紛紛,而且,在他那個年紀,也已經有自己的小秘密,小心思,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相對私密的時間與空間。
所有,他也借著自己已經長大了,和準備論文為由,支走了想依舊陪讀的父母。
這就猶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張炘煬一下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松,他感覺到身邊的一切都十分新奇,并逐漸迷上了網絡,不僅是穿梭于各種各樣的論壇,更是迷戀上了游戲的虛擬世界。
游戲對于很多孩子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對于張炘煬也不例外,他甚至以沒有早點知道這些游戲為恥, 所以更加肆無忌憚的玩游戲,以此來彌補自己缺失的童年。
而且現在來到這個人才濟濟的學校里,張炘煬也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優勢,這也讓他一時接受不了心里的落差感。
學習的壓力越來越重這還不算什麼,重要的是,在北京那個寸土寸金,輝煌精彩的大城市里,身邊的人更多的是家庭條件十分優越,不僅天天穿著大牌的衣服鞋子,更是家里很早都給孩子準備了房子、車子,與生自來自帶優越感。
當他因為心里不爽而和朋友吐槽時,沒想到迎來的不是安慰,而是一句尖酸刻薄的「沒錢買不起房就滾回你老家去,鄉巴佬」。
這也直接成為壓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卑感油然而生,甚至覺得讀書也沒有什麼用,就算有高學歷又怎樣,畢業以后不是還要回到家里,沒有房在北京就沒有落身之處。
于是他就把父母叫到了北京,逼迫他們在北京買一套房子,不用太大,夠住就行。
雖然,當時北京的房價沒有炒到現在這麼離譜,但是能在三環以內買套房也絕不是一個小數目,而這對于這些年拿著死工資,甚至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的老倆口來說,這些錢仿佛一個天文數字,根本就是有心無力。
而張炘煬才不管不顧,他更是以如果不買房就不繼續深造為由,威脅父母買房。
當時由于以「神童」、「天才」著稱的張炘煬是個名人的存在,所以很多媒體也對他進行跟蹤報道,當這件逼父母買【房☆事】情傳到大家耳中,其不約而同的指責他,覺得他太沒有良心了,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虛榮心而苦了父母,口碑一落千丈……
最后父母無奈,只能在北京租了一個房子,騙兒子是買下的,只希望張炘煬不要半途而廢。
可就算是這樣,仿佛他們也是失算了,因為此時的張炘煬猶如「江郎才盡」,因為當時要想攻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學位,是需要發表兩篇高質量達標的SCI才可以順利畢業的。
可是他卻毫無靈感,看著身邊的同學一個個完成,他卻止步不前,甚至產生了退學的想法,後來要不是導師不肯放棄他,對他進行不斷地疏導幫助,張炘煬也不會博士順利畢業,雖然別人用了四年的時間,他卻用了8年。
此后,跌落神壇的張炘煬更是寸步難行……
在博士畢業后,張炘煬也沒有像家人預想的那樣就留在北京這個大城市發展,而是去到了千里之外的寧夏師范學院當起了外聘教師。
可是自認清高的張炘煬自然不會在這個行業尋求安穩。
他曾經把自己比作是和韋神一類的人,張炘煬說韋神也愛數學,而且也喜歡拿著大瓶礦泉水,但是我倆唯一的不一樣是,他比我更愛數學,且根基更穩。
一語成讖,張炘煬就像是現實版「方仲永」一樣,上天賦予了他很高的天賦,但他卻沒有好好的利用它,并沒有受到后天良好且穩固的教育,有種欲速則不達的感覺。
以至于到後來他從受萬人矚目的「小神童」一下變成了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
這兩年,他也輾轉到了上海,在這里謀一份生存。
在他口中得知,在這個花銷各方面都高的地方,當年他當老師掙得錢也快花完了,現在靠著和朋友接項目掙點外快和每過幾個月父母給的補貼勉強生活。
甚至還表明自己現在餐餐吃得都非常簡樸,清湯寡水見不到一點肉,因為他把每頓飯的標準控制在了10元左右,最高不超過17元。
當記者都看不下去,想鼓勵他積極生活,可以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起碼養活自己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張炘煬卻稱,感覺現在挺好的,活的輕松愜意,沒有存款、沒有房貸、車貸、一身輕松。
再說了,沒有錢了找父母要就行了,因為當時他們如果聽我的在北京買了房,現在房價翻了幾番,賺的不止1000萬,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都是他們欠我的。
很多人覺得他這種思想已經扭曲,怎麼能把啃老說的這麼理所當然。
也有人對他的一生感覺到唏噓與惋惜,因為在他求學之路上有很多可以把握的機會,但是他的父母卻把他們拋之身后,選擇了一種捷徑,而這也導致了張炘煬最終的默默無聞。
也有人說,如果當時他們家咬咬牙在北京買套房,現在也不至于為了生計發愁,早都是千萬富翁了。
可是沒有如果,有些事情就是會在一個瞬間,一個抉擇,一念之差中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不是常人能預言的。
就像張炘煬的大學導師對他的評價:「他也許真的是一個可以行程萬里的飛機,可是他卻從來沒有沖出跑道」!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永遠不可能真正到達山頂,成為那個一覽眾山小的「人上人」。
張炘煬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人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來的實在,切莫被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沖昏頭腦。
學習重要,開心固然也重要,如果沒有穩固的根基,是根本蓋不出參天的大樓。
反而只會浪費掉自身的靈氣與天賦,讓人多年回望只會有無盡的嘆息……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