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起與成功有關的關鍵要素時,人們總是會將其概括為天時、地利和人和這幾個方面。
甚至還有人提出,沒有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家庭環境,有才華的人也很難實現心中的成功。
這樣的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
不過我們也不能夠忽視個人意志和選擇判斷對人生發展道路帶來的影響。

有一部分心理學家認為,很多窮人人本可以擁有改變人生的機會,
可惜他們并不懂得杠桿原理,最終選擇了一條錯誤的人生道路,讓自己活得越來越窮。
杠桿原理雖然是一個物理學上的概念,但它也可以用在金融和人生發展中。
通過這個理論,我們可以了解到,有時候僅僅是一點較小的付出,就可以通過杠桿撬動大量的利潤。

要是將這個原理運用在生活中,我們就能夠持續不斷的獲得對人生發展有利的回報。
富人總是致力于去做杠桿活動,
將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那些能夠撬動更大利潤的杠桿上,并在必要的時候放棄一些會限制自己的事物。
窮人卻總是有著舍不得的心理,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忽視長遠的發展。
《人民的名義》這部影片中,就有一個懂得利用杠桿原理的窮人孩子祁同偉。

祁同偉從小在農村長大,是大學里身份相對特殊、比較顯眼的那個人。
為了讓自己在家世顯赫的同學面前活得有尊嚴,祁同偉做出了許多努力。
他犧牲自己玩耍的時間拼命學習,還努力爭取當上了學生會的領導,
以為這樣就能夠讓其他人看得起自己。
誰支持他的努力在雙方的家庭差距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那些家庭條件比他好的同學,就算平時不努力讀書,畢業后也能擁有一份輕松愜意的工作。
雖然祁同偉憑借自己的成績獲得了分配工作的機會,
但無權無勢的他能夠得到的也只是一個處于偏遠小鎮的工作,
拿到的工資收入勉強和日常開支持平。
不管他怎麼努力,他都很難在那里獲得進一步提升發展的機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苦苦掙扎,祁同偉終于明白了杠桿原理的精髓。
想要獲得一些回報,就需要先付出一部分東西。

并通過杠桿將這份付出得到的收益進一步擴大。
想清楚這一點的他迅速回到了當初就讀的學校,熱烈的追求起了一位家庭背景不錯的老師。
祁同偉的相貌算是比較英俊的,學習能力也比較出色。
憑借這兩個優勢,他很快就得到了這位女老師的青睞,順利和她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有了女老師家庭背景的支撐,祁同偉的事業發展很快就有了起色。
他不僅在當地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
還在入職后步步高升,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成了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
雖說祁同偉的做法有些不夠道德,將自己的感情和婚姻生活當成可以交易的事情,
去換取看似光明的人生前途。
但他的成功經歷也真實的告訴了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窮人始終無法改變自己的家庭。
他們和有錢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并不在于能力和實力中,而是他們對于人生的選擇與判斷上。

很多時候窮人變得越來越窮,是因為他們可以輕易的被外界的困難所打敗,
不愿意去挑戰自我,做出更多嘗試。
例如他們最喜歡說的那句話,平平淡淡才是真,體現的就是他們一種與世無爭的想法。
但很多時候他們并不是不愿意爭,只是沒有能力去爭,沒有動力去爭。
這種所謂的佛系更像是內心深處的懶惰在作祟,讓他們一再去追求那個最輕松的捷徑。
以至于忽視了人生成長旅途中的許多個發家致富的好機會。
有不少窮人都喜歡讓自己的子女去選擇一份穩定沒有競爭關系的工作,
這樣的工作顯然不會為他們帶來多高的收入和回報。
這也是體制內的工作能夠在社會上爆火幾十年,每年的報考人數都日漸增多的原因。
這樣的想法或許并沒有錯,但關鍵在于這些人不愿意自己去思考,
什麼是最適合當今時代的選擇。

時代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過去的優勢未必仍然能夠在新時期發揮出作用。
這些窮人只知道總結前人的經驗,看到別人做什麼事情取得了好的成果,就想著去模仿。
他們早就已經陷入了定時思維的誤區中,懶得自己去摸索成功的道路,
只知道追隨其他人成功的腳步去規避風險。
這種思想導致他們一生都無法取得特別卓越的成就,
永遠跟在別人背后不溫不火的獲得一些較小的利益。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階層,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富人,
那麼你就要從現在開始放棄自己懶惰的想法,你可能去嘗試一些新的可能。
尤其是要懂得杠桿原理,去找到那個最有潛力、最值得你投資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