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挑戰賽#
導語:大家都知道,乾隆帝是高壽,在古代皇帝中一直名列第一,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沒有哪一位皇帝的壽命超過他。他在位六十年,為了不超過皇祖康熙,于乾隆六十年將皇位禪讓給皇十五子永琰,自己當了四年的太上皇。但是,他實際掌權應該是六十四年。
乾隆帝活到了近九十歲,按照古代早婚早育的習慣,他應該能見過好幾代人。有人說,他就見過五代人,但是通過史料查詢后,發現遠遠不止五代人。那麼,乾隆生前到底見過幾代人呢?來介紹一下:
孝惠章皇后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二任皇后,他在皇族里面有三種身份。一她是孝莊太后的侄孫女,按輩分應該喊順治為表叔,但卻成了他的皇后;二她是順治帝被廢除皇后的堂侄女,這位廢后是孝莊的侄女,按照這里的輩分,應該喊順治為姑父,結果姑侄兩人成為了共侍一夫的姐妹;三孝惠章是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外孫女,按照這里的輩分,應該喊順治為堂舅,結果嫁給了自己的堂舅。

孝惠章皇后是康熙帝的庶母,地位較高,康熙朝移居到寧壽宮中。
她在康熙五十六年去世的,享年77歲。
不過,孝惠章皇后生前實現了五世同堂。因為康熙膝下永字輩曾孫已經出世了,也就是胤礽的長孫永琛。胤礽是孝惠章皇后的孫子,因此實現了五世同堂。
乾隆出生在1711年,此時孝惠章才71歲,去世的時候,乾隆已經8歲了,因此乾隆小時候應該見過這位庶曾祖母。

乾隆是康熙的皇孫,乾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康熙六十年,弘歷才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皇祖。不過,這一次見面,讓康熙鎖定了這位后世之君。
因此,康熙在后期立儲君時,通過權衡之后,還是選擇了弘歷的父親胤禛。本來胤禛在康熙晚期辦差得力,確實一心為朝廷,後來皇位才能花落皇四子家中。

胤禛出生時,父皇才25歲,本來是康熙的第十一子,但是除去夭折的,胤禛序齒排第四。
1722年,45歲的胤禛繼承皇位,從當皇帝的年紀來說,已經算比較大了。在位十三年,比較勤政,被后人評為最勤快的皇帝。1735年,58歲的雍正帝駕崩。
他本人就不作介紹了。
乾隆帝長子。一生僅活了23歲,1748年,乾隆最愛的孝賢純皇后去世,由永璜作為大阿哥來舉辦喪禮。他和皇三子在葬禮上表現的不夠傷心,這讓父皇也是十分的生氣,并且給予了斥責。自從這一次開始,他和三弟在立儲君方面取消了資格。
兩年后,永璜抑郁而死,讓父皇乾隆特別的后悔。因此,死后追封為定親王。

乾隆帝皇長孫,永璜長子。
乾隆三十七年,綿德已經25歲了,到了可以晉封爵位的時候。因此,皇祖乾隆讓他承襲了父親的爵位,被封為多羅定郡王。此時,乾隆的大部分皇子還沒有被封爵,可見皇孫出生的早,確實受到了祖父的喜愛。
但是,四年后,綿德私下與大臣們進行結交,這與朝廷規定不相符,後來被皇祖知道了。因此,直接把他的郡王爵位削去了。可見,這一次對他的懲罰比較大,
後來,第二年又開始封綿德為鎮國公,能夠看出來隔輩親還是從這里看出來了。
乾隆四十九年,晉封為固山貝子。兩年后病逝,享年40歲。

第七代:愛新覺羅奕純(1767-1816年)
乾隆帝皇長曾孫,長孫綿德之子。
奕純的出生,讓乾隆實現了四世同堂。古代人的平均壽命較低,乾隆時期才40歲左右。不過,奕純出生的時候,乾隆才57歲,可見已經是很不容易了。那麼,看到了自己的曾孫,內心也是特別的開心,對這個小曾孫的出現,尤為開心。
因此,乾隆四十四年,13歲的皇曾孫奕純就被封為了三等輔國將軍。5年后,晉升為鎮國公的爵位品級。
1786年,父親綿德去世后,奕純承襲了爵位,被封為了固山貝子爵位。後來,嘉慶年間去世,享年50歲。

乾隆帝第一位皇玄孫,綿德的長孫,奕純長子。他出生的時候,高祖父還在世,年紀才74歲。普通人家按照20歲一代人,74歲還不能五世同堂。但是乾隆長子這一支成婚都比較早,74歲就已經五世同堂了。
載錫出生時,乾隆還在南巡回來的路上,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后,也是特別的高興。認為他的父親奕純和祖父綿德在這方面都是有功勞。因此,這一年,他的父輩和祖輩都有了爵位上的提升。
1799年,載錫被高祖父晉封為三等振國將軍。10年后,才升為不入八分輔國公。
1816年,父親奕純去世,承襲爵位,襲封固山貝子爵位。于道光元年去世,享年38歲。

結語:乾隆帝生前見過八代人,如果再多活四年,就可以見到第九代人了。他的第一個五世孫愛新覺羅溥慶出生于1803年,也就是乾隆去世的第四年,只可惜沒有見到,否則就可以實現他六世同堂的夢想了。不過,生前見到八代人,在古代乃至現代都是很難實現的。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