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認知中,一個人智商的高低,跟父母的基因遺傳、后天的培養關系重大。但沒想到,竟然跟出生月份還有關。
哈佛研究員,通過對不同月份出生的新生兒,進行了長達7年的隨訪調查、智力監測等。
結果發現,出生于9月-10月的孩子,在體重、身高、智力的監測中,遠勝于出生在其他月份的孩子。
在查資料途中,文文爸還發現了一些相關研究跟統計數據:
美國有一項數據統計,研究了120萬名學生,發現出生在每年9月、10月的孩子,優秀比例更高。
對橄欖球有研究的人,有沒有發現這個有意思的現象:美國優秀的橄欖球運動員,大多出生在每年的9月跟10月。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每年9月、10月出生的孩子,相對其他月份出生的孩子來說,更符合萬物生長的規律。
首先,孕早期始于早
孩子出生于9月或10月,那麼,媽媽懷孕初期一般會在1-2月份,這時天氣逐漸轉暖,迎來「早春」。
在孕早期,很多人會出現不適,還記得老婆懷女兒時,孕吐其實不厲害,但溫度極低,每天都冷颼颼的,整個孕早期幾乎就在床上躺著,心情也比較焦慮。
但若孕早期在春季,氣候宜人,萬物復蘇,那麼,孕媽媽們,就更愿意出去走走了。
大家可別小瞧孕早期,這個時間段,正是孩子大腦、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的加速發育期。孕媽媽感受良好,寶寶的大腦自然發育良好,出生后也就更聰明了。
其次,寶寶出生后,大動作時期發育好
孩子的大動作發育主要源于爬行,懂一些腦科學知識的寶媽可能會知道:寶寶若爬行充足,就能更好的刺激大腦的發育。
《科學育兒全典》中明確指出:寶寶的大動作發育做得好,智力發育會更好,尤其以爬行動作。
若孩子的爬行期處于冬季,爬行動作、頻率就會大受影響。畢竟,天一冷,誰都不想動,只想躺在暖和的被窩中。
而出生在9月、10月的孩子,爬行期正處于逐漸轉熱的5-6月份,孩子穿得少,爬行會更輕松。而且后面的7-9月,都適合孩子爬行。
孩子在爬行過程中,不僅能刺激大腦的充分發育,對寶寶的頭腦、身體四肢的協調也非常有促進作用。爬行尤其鍛煉了孩子的手、眼、腦的協調能力。
文文爸寫這篇文章,并非是想引起大家的焦慮!其實,這也沒什麼好焦慮的,畢竟大多數孩子都沒有出生在「聰明月」。
文文爸的女兒也沒有出生在「聰明月」,看完哈佛大學的研究后,也有點焦慮:遺傳給聰明腦袋瓜,女兒可能沒指望了,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她更聰明些呢?
實際上,大多數的人,智商都集中在90-110之間,據說全球平均智商為100。這樣的智商監測就預示著,我們大多數人不聰明,但也不笨。
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成年后會大有作為,而有的孩子確實碌碌無為呢?
究其原因在于父母所創造的家庭環境、教育孩子,對智力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對于孩子的智商發展而言,后天的教育培養跟努力,就像炒菜做飯一樣,食材再好,你不會做或者做得不好,也不會自動變成一道美味佳肴。
所以,想要孩子聰明,智商高,后天父母的教育培養很重要!
具體怎麼做呢?
①孩子在3歲前,父母要多跟他講話
有研究發現,有錢人家的小孩,在4歲時所聽到的英語單詞量,比窮苦人家小孩要多3000萬。在測智商上,有錢人家小孩的平均智商要遠高于窮苦人家的小孩。
當這些孩子到10歲時,研究者再次回訪,發現4歲時詞匯量大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在校表現更佳。
據研究者們持續隨訪調查,發現這種差距跟孩子的智商沒有直接關系,而是與父母跟孩子講話的頻率跟豐富程度有關。
②讓孩子多接受教育
有研究發現,中小學生每多上一年的學,孩子的認知水平就會提升1-5分。
所以,讓孩子多讀書,多接受教育,提升認知水平。認知水平的提升,也會刺激大腦的發育,讓人變得更聰明。
③多陪伴孩子,并與其互動
父母給予孩子的陪伴與互動,對于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啟智方法。畢竟,再好的益智玩具、益智游戲、圖書,也需要父母的陪同參與,才能發揮益智的真正價值。
所以,父母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多跟孩子互動,不僅能刺激孩子大腦的發育,還將會是他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總之,孩子的聰明、高智商,離不開父母的培養與教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