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好看,劇情炸,細節多。
比如開頭那個死去的老大洪爺,姓名是洪仁就,這是黃精甫導演自我致敬,2004年他自編自導的《江湖》,黑幫老大就叫洪仁就。
這個小細節也只是一個小彩蛋,《周處除三害》運用了大量的宗教文化,對影片理解影響極大,我簡單分享一些吧。
沒有看過《周處除三害》,介意劇透的朋友,請謹慎閱讀。
1.毫無信仰的陳桂林
陳桂林殺人,畫的是十字,十字是基督教的象征標志。
陳桂林不信基督教,因此用畫十字的殺戮方式來嘲諷宗教。陳桂林是沒有任何信仰的惡人,他也不信關帝圣君,證據是求卦九次都是自首,如果他真的相信關帝圣君,就不至于多次卜卦。
此外,陳桂林和陳灰打斗中,陳桂林將香爐作為刺瞎陳灰眼睛的兇器。
香爐本是祭祀禮器,陳桂林卻把香爐當兇器。
2.陳桂林和陳灰的關系
陳桂林和陳灰有非常明顯的呼應關系,兩人的服裝高度相似,也暗示這一點。
兩人更像是善惡的交鋒。
兩人都姓陳,不是偶然。
《周處除三害》在人物名字用的是《紅樓夢》的打法。
比如張貴卿,貴和桂同音,意思張貴卿是陳桂林的貴人。陳桂林因為張貴卿,成為了改過自新的周處。
此外,張貴卿在醫院,門口處有兩個門診專家的名字,一個是莊伊仁(醫人),一個是什麼山源(善緣)。
醫院是陳桂林和張貴卿洗心革命的開始。手術室紅燈亮起與坐在一起的張貴卿陳桂林用的是正反打。這說明他們倆都是被救助的病人。
3.不要插管
醫生問張貴卿要不要插管。
張貴卿想了很久,跑到門外才說「不要插管」。
回答如此慢,說明張貴卿經歷非常激烈的內心斗爭。插管是雙關語,第一層是奶奶,第二層是她也不接受插管。
不要插管,是張貴卿重新做人的開始。此時的她已經是肺癌患者了,死亡恐懼讓她決定做善事,積陰德。
結尾處,張貴卿是短發,這也有雙重含義,一是肺癌患者,接受過化療等治療手段,二是她像比丘尼。
她讓陳桂林浪子回頭,她渡人也渡己。
4.貪嗔癡是人之三害
《周處除三害》是歷史典故,也運用了佛教隱喻。
佛教認為,人有三毒貪嗔癡,貪欲→鴿,嗔恨→蛇,愚癡→豬。
尊者/林祿和的鴿子紋身和白衣,都強化了鴿子元素,他是貪欲的象征,香港仔有蛇紋身,他是嗔恨的象征。一直戴小豬手表的陳桂林,就是愚癡的象征。
有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小豬手表的時間不會動,不會動,不會動。
時間停格在十一點鐘四十多分鐘,距離十二點只有一步之遙。
而十二是佛教非常重要的數字,通常指的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十二因緣。
無明:指無智慧、無覺悟的狀態,是導致生命輪回的根源。
行:行為、行動,包括身、口、意三種行為。
識:意識、認知、感知的能力。
名色:身心、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存在,即色身和心智。
六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受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過程。
觸:感覺、接觸、經歷。
受:感受、體驗、接受外界刺激所產生的感受。
愛:對愉悅或不愉悅的感受產生愛恨情感。
取:貪取、追求、執著。
有:存在、實有、產生。
生:生命的誕生、生成。
老死:衰老和死亡,生命的終結。
通緝犯身份是他的果,也是他犯下更多殺戮的因——他本來是排名第三的通緝犯,自首時被警察忽略,自尊心受挫,于是,他決定干票大的。
走出因果循環,只有死亡。
5.潦倒的陳灰
陳桂林去自首時,警察卻把他當作普通的違法者。作為第三大通緝犯,警察這樣做,讓陳桂林很沒面子。
最諷刺的是,一直對陳桂林契而不舍的是分隊長陳灰。
他為了抓陳桂林,甚至失去一只眼。
警察不稱職,稱職的為工作賣命(他所在的單位是忠誠第一分局),卻一直沒有得到重用,這就是灣灣警局的樣子?
6.陳桂林的殺人邏輯
禮堂大屠殺是影片高光時刻之一。
陳桂林干掉頭目,也殺教徒。
自愿離開的,不殺,怕死的,不殺,他會殺掉那些執迷不悟的教徒。陳桂林明白,留下這些相信教義連死都不怕的教徒,注定會貽害無窮。
陳桂林殺掉他們,是一種拔草除根式的以暴制暴。
當陳桂林殺掉尊者后,就離開了。
但是,他聽到蕭湘湘自彈自唱,禮堂又傳來悅耳的合唱聲。
陳桂林知道,這個組織并沒有因為尊者被干掉而分崩離析,更準確地講,尊者更像是組織的二當家,大當家是自彈自唱的吉他女蕭湘湘。
其實,在陳桂林第一次在教徒被捅刀時,蕭湘湘站在舞台中央的鏡頭就已經暗示她的教主地位了。
教徒是她的馬甲,她的經歷和歌曲擁有比尊者演講更大的凝聚力。
尊者死了,組織不會散,蕭湘湘死了,組織才算完了。
因此陳桂林不僅要殺執迷不悟的教徒,更要殺蕭湘湘。
他的殺戮當然是犯罪,也是一種魯智深式的修行。他坐船去自首,就是一種渡己的具體表達。
魯智深的偈語也適用于陳桂林。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